张骞一路西行,道路艰险,但是幸亏有大宛国之助,得以顺利前进。
又行三日,张骞两人终于看到远方之地势突然变得平坦,同时,远方还有城池矗立。
站在高山之上,向下眺望,一览无遗。
见此,张骞与堂邑父皆欣喜,根据大宛国向导所言,此时他们已经抵达真正的大月氏。
两人连忙整理仪容,然后才再次向前方而去。
“且等候,国王稍后便至”
大月氏皇宫之中,张骞与堂邑父静静等待,此时,他手持大汉符节,身着华服,面容肃穆。
一路上,他细细观察此时大月氏之国土,发现大月氏国土平坦,是膏腴之地,未曾想,大月氏被匈奴所驱赶,竟然化险为夷,获得了如此丰饶的土地。
片刻,却见侍者进来,通知他可以觐见大月氏之国王。
张骞当即大步而入。
“使臣张骞,见过国王陛下”
张骞躬身行礼。
“汉人,来此为何”
只见宫殿之中,有大月氏之国王,与此同时,宫殿两侧,还有大月氏众多大臣。
此时,他们正一脸好奇的看着宫殿正中的张骞和堂邑父两人,毕竟,他们自从举国搬迁,来到此处,已经甚久未见东方之人了
同时,王座之上,大月氏国王正值壮年,此时正目光炯炯的望着他。
于是,张骞直接道明来意,最后道“国王陛下,难道您不想以报先祖之仇”
“使臣记得,大月氏先国王,被匈奴人所斩杀,甚至头颅都成了匈奴人的酒器,此等国仇家恨,如何忍之”
“今日,我大汉皇帝愿举兵百万,伐匈奴,若是国王陛下有意,可约期共伐匈奴”
然而,大月氏国王听到“酒器”二字之后,原来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无影无踪,甚至,看向张骞的目光之中,也变得极为不悦。
“如今大月氏占据丰腴之地,国泰民安,已经没有灭国之危,至于先祖的仇恨,已经过去许久,便让他随风而逝吧”
“且不说我大月氏与匈奴相比,犹如萤火与皓月争辉,即使本王愿意征伐匈奴,恐怕国人也不会愿意”
张骞惊讶,没想到大月氏的国王竟然拒绝了。
原本他还胸有成竹,以为大月氏国王回忆曾经国恨,会毫不犹豫的举兵伐匈奴。
不过,张骞岂能甘心,毕竟千里迢迢而来,他连忙再次道“国王陛下勿急,此次攻打匈奴,我大汉乃是主力”
“不必再说了”
然而,大月氏的国王根本不给张骞再次说话的机会,直接打断了他,并且道“使者一路而来,必定身心疲惫,还是先去休息。”
“等到休息之后,可以在我大月氏之城内游玩,领略一下我大月氏之景致,之后,便速速离开吧”
说完,不顾张骞的挽留,大月氏国王直接离开了宫殿。
“这下该如何”
住处,张骞和堂邑父眉头紧蹙,千里迢迢而来,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大月氏的国王竟然不愿意攻打匈奴。
细细想来也是,毕竟此时的大月氏占据丰腴之地,国泰民安,并且,他还听闻大月氏国王沉湎于女色,朝中大臣更是肆意享乐,哪里有居安思危之心
“再等一年”
张骞如此决定。
岁月流逝,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张骞留在大月氏一年有余,期间,也见过几次大月氏的国王,但是皆没有成功劝说其共击匈奴。
甚至于,大月氏国王都会躲着张骞。
见此,张骞失望至极,只能和堂邑父开始返回大汉。
“神鸟,我是否会让陛下失望”
回去的路上,张骞心中不禁低声询问白止。
白止闻言,直言道“此乃意料之中,况且,即使没有外力相助,凭借我华夏之人,何事无法完成”
“区区匈奴人而已”
听到白止的话,张骞脸上当即一扫颓势,再次浮现出自信之色,点头道“神鸟说的是,正所谓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比如那大月氏,如此骄奢淫逸,恐怕距离再次亡国之日,不远矣”
说到这里,张骞回首望向来时的道路,低声道“这西域之地如此辽阔,看似不过是大漠、高原,然而更有无数财富埋藏其中”
“将来,终为汉土”
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