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城之外,有边镇守护着大唐,大量的兵马驻守在边镇之上,有骁勇善战的将军率领,即使大唐遇到了他国的进攻,也会将危险阻挡在长安城之外。
对于皇帝的做法,朝堂之上的臣子显然无法理解。
但是也有一些臣子心中已经猜到了什么,毕竟天下也有聪明之人,能够在大唐朝堂之上担任要职的人,更有敏锐的政治嗅觉。
再加上此时唐玄宗李隆基的做法,无疑更加确定了他们心中的猜测。
一日朝会的结束,百官皆陆续的走出了未央宫,三三两两的官员聚集在一起,一同向皇宫之外走去。
同时也在低声的交谈着
“很显然,皇帝也已经察觉到了边镇之患,已经开始准备了”
“在这几十年之中,朝堂任由边镇将领肆意发展,而在一些边镇之中,一些将领所拥有的兵马大大超过了朝廷”
“在前一段时间,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多有不敬天子之事,被当地官员揭发至朝廷,从此便可以看出,如今的大唐已经充满了危机”
“不过还好,虽然近几年陛下怠于朝政,但是随着永安公主的返回,陛下再次勤于政事,并且对边镇之患心中警觉,并且做出了一定的应对”
“”
此时的白止也已经从骊山神鸟殿来到了有爱公主府,对于皇宫中唐玄宗李隆基的做法也有一定的认同。
在历史上,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之时,便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清君侧的目标便是杨国忠。
但是此时的丞相杨国忠已经被唐玄宗李隆基罢黜,就是不知道安禄山还会不会以这個理由发动安史之乱。
时间缓缓的流逝,朝堂之上终于做出了对藩镇的应对,唐玄宗李隆基下令,让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尽快来到长安城觐见,并且不准带领兵马。
至于理由,便是以安禄山为大唐领军作战,战功赫赫,皇帝要在长安城皇宫之中对安禄山进行封赏。
并且以诏书的形式昭告全国,以此表明皇帝对安禄山的赞赏。
此乃阳谋。
在某种程度上,安禄山岂能看不出长安城的形势变化自然也知道此次皇帝召他入京,定然是一场鸿门宴。
但是又不得不来,不来,便是违抗皇命,而来了,恐怕性命不保。
“如此应对会不会激起安禄山的反抗”
永安公主府之中,李歆霓疑惑地看着一旁的白止。
“必然会引起安禄山的反抗”
白止点头,非常肯定的说道。
听到白止的回答,一旁的李歆霓连忙看了过来,等待着白止的解释。
“不要再抱着侥幸的心理了,安禄山本就不是大唐之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经过如此长的时间积蓄力量,也有了反抗大唐的底蕴,必然不会放过的”
“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白止解释道。
安禄山本来是突厥人,在大唐初年一部分突厥人虽然投降了大唐,但是他们仍然不是真心的归降大唐。
因为他的人生际遇,使安禄山自己拥有了如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