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劻捋着胡子说“为什么这些个的西洋国王都如此重视数学物理等学科,我总感觉并不会让国力变强,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果是我,宁可搞个造大炮奖你先给我说说,你写了个什么文章”
李谕还真没法解释,毕竟涉及到了高等数学,庆亲王作为个科学上的“宝宝”哪里听得懂。
李谕只好说“说起来太复杂,总之就是研究了一些数学问题,探讨了微小扰动可能对宏观整体造成的巨大影响。就是咱们的老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哦”奕劻似乎明白了,“就这洋人连这都不懂竟然还可以拿大奖啧啧啧”
“那我知道了”奕劻有点骄傲了起来,继续道“不管洋人懂不懂,既然这次你是外交出访,一切吃穿用度都会由我们总理衙门负担。为了方便,首先会给你2000银元的预备资金,如果不够,回国后可以找我们继续核销。”
李谕压根没想整成外交出访,不过既然总理衙门能出钱,就由着他吧“多谢衙门关照。”
奕劻想了想又说“正好过段时间,张德彝将出任驻英国大使,你可以随他一起出国。”
好在奕劻给的人选还不错,李谕生怕他再派自己儿子载振一起出使。
李谕连忙答应“王爷安排得恰如其分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回去准备了。”
李谕先去京师大学堂给丁韪良和管学大臣张百熙说了一声,毕竟消息最早就是丁韪良告诉了李谕。
但丁韪良对此似乎一点都不吃惊,甚至坦言“我心中早就猜到了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你就是大学堂的骄傲。”
上次李谕帮了唐绍仪和张新吾的忙,张百熙甚至都没来得及做出嘉赏。
张百熙笑道“我还在向服部宇之吉教习请教如何制作西洋的奖励证书,你竟然又得到了瑞典王室的赏格。”
李谕当然不在意“大学堂开学没多久,万事都有待完善,张校长没必要专门为了我的事而忙碌。”
张百熙赞道“很好你有这气度我很欣赏,大学堂有你实在是万幸之至。”
李谕随时可以动身,但另一边,张德彝作为出使英国大使,要准备的资料就不少了,现在就是等他什么时候好了就可以出发。
而在这段时间,列夫勒已经印好了第一版的数学论文,以分形与混沌的名字在欧洲开始发行。
先行刊发的一共1000册,所用款项均由瑞典皇室所出。
既然是免费发行,推广效果自然又好又快。加上瑞典皇家科学院刚刚通过诺贝尔奖一炮打响,许多数学家都慕名手中都拿到了此书。
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引起数学界的轩然大波。
数学家们盛赞其思想之深邃、方法之巧妙、洞察之深刻;而在数学界之外,研究物理、化学的人也都开始此书。
因为现在的数学发展得已经非常抽象,就像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如果不是学数学的,基本上看问题都看不懂。
但是混沌理论这种直接表述自然界原理的数学文章真的是太少了,虽然里面涉及到一些数学推导、微分方程的部分还是纯数学,但许多并不是搞数学的人依然能大体读懂,并不妨碍大家对其核心“混沌思想”的阐述。
泰晤士报依然是市场嗅觉最灵敏的,他迅速联络北京的记者濮兰德,再次要他对李谕做专访。
当濮兰德找到李谕时,正好申报记者史量才也在求稿,他得知李谕在瑞典的事迹后,当即也表示要重金约下访谈。
没办法,只好一起了。
正是在这次访谈中,通过李谕提到的“蚁穴效应”,史量才突发奇想创造了“鲤鱼效应”的表述方法。
李谕听到后也是非常喜欢“果然还是你们搞新闻的会创造热点型词汇”
通过访谈,李谕又简单得描述了混沌的本质,用的都是最普通的语言。不过再说千言万语,似乎已经抵不过“鲤鱼效应”表述来得直接。
濮兰德当天就通过电报向伦敦发回了新闻稿,以泰晤士报在欧洲的影响,迅速又带动许多其他领域学者开始关注起李谕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