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就康有为那西学功底,听他讲真不如自己看原着。
反正这一点现在梁启超早就感同身受。
麦孟华说“或许先生可以于旁敲侧击中传递。”
李谕感觉他们就是想害死自己,之前没有什么往来,上来就让李谕干这么危险的事,他怎么可能会做,于是婉拒道“讲课的时候,太后手下的太监崔公公是一直在门外听着的。”
梁启超早就听出了李谕的意思,说道“确实太难了,还是不要难为先生了。”
麦孟华想想也是,于是又说“那么先生对于加入我们保皇派可有想法”
李谕摇摇头,坚定道“我就是我,不会加入任何一方。”
麦孟华讶道“先生难道有实力扭转乾坤现在最有希望改变时局的只有康师,跟随康师才是明智之举。”
李谕一个百年后的穿越者,事态发展怎么可能让他指导。而且真不知道康有为的人哪来这么大的自信。
李谕笑道“什么时候康师能够回国再说吧。”
麦孟华见劝不动李谕,只好说“我已经记下先生的联系方式,今后有动向会与先生随时保持联络。”
李谕一头黑线,真是不害死人不罢休啊
李谕压根不想掺和进这些政治事件之中,他只想做个旁观者。况且大清早晚要没,保皇派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梁启超也觉得麦孟华的要求有点过了,于是打圆场道“先生放心,我们不会主动与你联络,除非事情紧急。”
李谕点点头,还是梁启超明事理,感激道“多谢理解。”
送别麦孟华和梁启超后,李谕又在日本待了一两天,得知张謇、贡王、载振他们还要继续在日本考察一段时间,而李谕真没太多时间耗着了。
过不了多久,京师大学堂就要进行一场中期考试,李谕已经旷了无数课,按照他与丁韪良的约定,考试肯定不能错过。
范熙壬、冯祖荀等学生也准备一并回国,反正他们今后有机会留学,如今单纯的考察任务对他们没有什么意义。
中日之间的轮渡比较频繁,也不像去欧洲那么旷日持久。
李谕先坐火车到达横滨与范熙壬他们会合,然后乘坐轮船出海。
轮船在朝鲜半岛目前最大的港口釜山港停靠半天,再次开赴天津。
甲午战争后,朝鲜也被日本吞并,釜山港已经是由日本人控制。而他们的野心却越来越大。
于天津塘沽港再次辗转火车到达京城后,李谕与范熙壬等人告别先回到了家中。
李谕本来想着发封电报回家,不过突然想起王伯、赵谦、凤铃他们没有一个懂如何收发电报,只好作罢。
一到家,王伯他们就热情欢迎进了李谕,行李最大的就是带回了几个打字机。
王伯看着这些新鲜玩意说“先生你每次回来都会带一些洋玩意。”
李谕笑道“都是有用的东西,你们也该学学。”
赵谦摸着打字机“上面这乱七八糟的符号我都看不懂,我可不会用。”
想想也是,赵谦和王伯文化水平并不高,看来只有靠凤铃了,毕竟她在青楼里可是受过不少文化教育的。
凤铃也自告奋勇道“先生你教教我吧,他们两个五大三粗的,大字不识几个,而且我怎么也该给府上做点事情。”
确实也只能靠她了,李谕说“你这么说最好,以后学会了给你加薪水”
凤铃一听更有动力了,问道“是不是先琢磨您刚买的这几个洋机器”
李谕说“这些先放着,现在最关键还是要会用电报机,正好电报机配套有一份莫尔斯电码表,你这段时间好好练习练习。放心,不难的就是个熟练的工作,用老话说就是,无他,唯手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