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谕打了个人力车,前往商务印书馆。
途经南京路时,感觉建设还远不如后世,甚至一眼望去就能看到边。
没走多远,李谕看到有家洋行门口挂着大牌子“租界房产,顶级顾问,就找哈同洋行。”
一个大腹便便的外国人正在与几个中国人交谈。
李谕对车夫道“在这停停。”
那个外国人对面前的中国人说“你们的需求我都知道,但那块地很快就会是我的,你们也不用担心,补偿款我会给你们。但你们应该知道,按照租界的规定,补偿款也可以不给你们。”
几名中国人道“哈同董事,您是去过那边的,这么多年我们已经建好了房子,怎么能就这么赶我们走。”
原来是大地产商哈同,目前四成多的南京路都在他名下,绝对的上海大班。
哈同说“这里可是法租界,让你们住了这么多年已经很不错了。再说,我给你们的数额并不低,完全可以在租界外面盖更多房子。”
这几个国人算是小开发商,和哈同当然没法比。
李谕问旁边的车夫“现在中国人也可以在租界盖房子”
车夫说“那是当然哩,您要是有钱,啥不行”
李谕还真不知道这个关窍,又问道“以前租界不是只让外国人买卖房产吗”
车夫说“早不是了自从当年长毛打到边上,租界里现在到处是咱中国人,你要是真拿钱买,洋人也不傻,人家认银圆。”
李谕恍然道“原来如此。”
他一直以为要到民国时期国人才可以在租界里买卖房产甚至购置地皮建房子。
那几个小开发商走后,李谕凑过去,还没等他开口,没想到哈同竟然主动打了招呼“你是报纸上的那个李谕吧”
李谕讶道“你认识我”
哈同说“当然认识,科学巨子,名震欧洲,你的大名我在报纸上看过很多次,泰晤士报还刊载过你的照片。”
然后朝着洋行内喊道“夫人,我给你提过的最厉害的那个中国人来了。”
不一会儿,就听到里面一阵下楼声音“是李谕吗他不是离开上海了”
哈同笑道“你可是个大名人,看到报纸说你来后,夫人一直想要让我请你来坐坐,不过找到时,却听说你已经去了湖州。”
李谕说“确实,我还去了武昌。”
“还真是你幼”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国女子走出来,“不得了不得了”然后她对哈同说“你看吧,我就说中国人聪明着哪,不比你们洋人差”
哈同给李谕介绍“这是在下夫人,罗女士。自从在报上看到关于你的报道,天天贴我耳朵边上说中国人绝对比我们犹太人聪明。”
李谕讶道“原来先生是犹太人。”
哈同说“正是。”
“难怪如此。”李谕喃喃道。
哈同问“你对犹太人也有意见”
欧洲自古一直有排斥犹太人的传统,哈同出生在巴格达,那边也一样。
李谕连忙摆摆手“并没有那个意思,我是说,难怪您可以成为地产大亨。”
哈同笑道“我知道。自从我定居中国后,发现这边的人十分淳朴友好。”
哈同的夫人叫做罗迦陵,她说道“这是自然你们不要在外面说了,快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