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同的这个花园是个大工程,两地相距并不远,此后一些关于建筑材料上的事情能便利不少。
杨斯盛说“我带着伙计们先把地表清理好,并且准备一下地基,等图样来了,立刻就能动工。”
李谕拱手道“有劳了。”
有了他的许诺,李谕即刻找到了上海租界里出名的一家设计公司,英国的爱尔德洋行,让他们出设计图。
爱尔德洋行搞了不少上海滩的建筑设计,其中有李鸿章的一栋别墅,张爱玲就出生在里面。
由于李谕想搞的是实验室,只能找洋人设计师,他们多少熟悉西式学院以及研究所的建造模式。
不过爱尔德洋行此前确实没有设计过几次学校类的建筑,还需要多方寻找资料。
李谕大体画了个草图,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他的设想是做开间尽可能大的实验室,各层的净高也要尽可能在三米以上,底层当然会更高一些。
设计费可不是小数字。
李谕倒不怕在这上面花钱,就让他们照着尽可能好的方向去设计。
如今没有cad,画设计图是个很费力的事情,都是靠人工在a0级别的大图纸上用尺子和铅笔一点点画出来。画好后将硫酸纸覆盖在白纸上进行描图,把硫酸纸作为底图铺在重氮盐感光纸上,用玻璃夹紧,在阳光下暴晒,再使用氨水熏制,就成为了所谓的蓝图。
虽然已经达到了可以复制的程度,不过相比后世的激光打印,还是麻烦太多,最关键手绘图纸改图比较令人抓狂。
设计师画图时脑子要相当清晰,否则甲方一旦不满意,返工的代价太大了。
这是个体力活,此后林徽因非常想学建筑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拒绝她的理由一个是不收女生;一个是就算收女生,建筑学专业也不收女生,因为比较劳累。
当然林徽因本人执着于此,从美术专业又考过去是另一回事了。
话说,许多综合性大学公认美女整体质量最高的也是出自建筑系的说
总之现在的图纸相当珍贵,价值自然也十分高,一时半会他们搞不出来。
这段时间估计杨斯盛他们也可以处理好场地的平整、购置材料、选派施工人员。图纸出来就可以无缝衔接,最快完成工程建设。
在上海呆了这么多天,李谕也该和谢煜希返回京城了。
两人仍旧是乘坐轮船到达天津港,然后坐火车去往正阳门火车站。
多少还是有点麻烦,李谕准备想办法让清廷尽快推动京沪铁路的建设,严格点说应该是北京到南京浦口,从浦口需要坐轮渡过长江,然后再继续承火车到上海。
虽然长江上没有大桥,中间需要换乘两次,仍旧比轮船快上许多。
在天津到北京的火车上,谢煜希突然对李谕说“京城里哪里做衣服比较好”
李谕讶道“上海有那么多服装店,为什么不直接买”
谢煜希说“不行,他们卖的都是洋服,我想要最传统的那种。”
好吧,看来她不仅喜欢传统四合院,现在还想尝试尝试传统服饰。
李谕想了想说“正好我也该订做一身,明天一起去大栅栏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