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春煊说“需要一百多亩”
李谕说“国外的学校有此规模的十分常见,因为办学所用设施较多,并非只是在课堂上读书。”
“真是这样”岑春煊又问。
李谕说“不信大人可以问这位来自美国的谢女士。”
谢煜希说“堂上尊敬的大人,的确如此,新式的学堂教授科目很多,也会有体育课程,占地必然大。”
“体育”岑春煊道,“我可犯湖涂了,你到底是办文校还是办武校”
谢煜希说“在西式学堂中,学生要进行身体锻炼,如此才能均衡发展。”
岑春煊说“原来新学堂是这么办的。正好你从美国来,办出来做个表率,本督也好继续推行。”
李谕连忙赞道“制台大人心系教育,是为利国利民之举。”
岑春煊说“本督在山西之时也曾办过学,知道利害,但想来如果只办大学堂,而没有新式小学堂,就只能把大学堂当小学堂来教课,不太合适。”
李谕道“正是有此顾虑,我才要把小学堂规模做得大一些,如此才能生源。”
岑春煊说“既如此,本督也就没理由再拒绝,但你可要记住,如果宣讲革命,我可不会置若罔闻。”
李谕无奈道“制台大人,并非学习新学就会变成革命党,这是两码事。”
岑春煊说“如此最好。”
广州现在没有租界,地价要比上海、天津低不少,而且那片位置没怎么开发,每亩仅仅50两。
算起来一共130亩,共6500两,岑春煊这人又不收好处费,所以相当便宜了。
如果是找广州的当地官员,恐怕好处费就是地价的两倍不止。
有了两广总督府的章,后面的事情办起来好说多了,李谕和谢煜希虽并不擅长与官场打交道,但郑观应是当过官的,能够操办这些事情。
李谕也明白关窍,给了郑观应一些银子作为活动经费,好在现在岑春煊反腐力度很大,花不了太多。
郑观应还找来了一人专门协助李谕办理学校相关事宜。
这人叫做丘逢甲,是个着名的抗日保台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
当初甲午战败后,一纸马关条约不仅赔款,还将宝岛割让给日本,丘逢甲坚决不接受,在岛上组织力量反抗。
不过没了清廷支持,他们终究寡不敌众,兵败内独。
当时他还写了一首诗表达内心的愤恨“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暗然。”
说的就是宰相李鸿章有权能割地。
但实际上李鸿章也是个棋子。
丘逢甲回到广州后开始着力于教育事业,最开始在汕头,今年刚刚来到广州。
岑春煊作为两广总督,敬重他当初保台的事迹,三年后会将他提拔为两广学务处视学及广州府中学堂监督,这是个新职位,实际上就是掌管两广地区的新学堂相关事务。
丘逢甲对李谕相当敬仰,他可是和日本人打过仗的,明白日本的强大,而且也知道日本曾经是个落后国家,能够走到今天靠的是立宪与教育。
立宪这种事就没法说,清廷到灭亡的前一天都下不了决心,也就不指望了。
但是教育却还有可为,尤其是涉及到新学的内容。
按照现在大部分人的估算,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教育成长起来后,才能和日本抗衡。至于欧美列强,还不在思考范围之内。
或者说,大部分人现在觉得列强们强大到无法想象、不可战胜。
但是身边的日本国嘛,以前就是个附属国、东瀛小国。即便现在日本强大,清廷派留学生去学习,许多制度也在学习日本国,不过心中还是不太服气,尤其是士人阶层。
当然去过日本国的人,如张謇等,对于二者实力的差距认识就清醒许多,也理智许多。
李谕没想到郑观应直接找来这么个得力之人,此后如果他不在广州城,有丘逢甲主持校务,想必也是个很好的人选。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