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与门捷列夫提到诺奖,李谕就在去拜会巴甫洛夫时就遇到了瑞典科学院的人。
后世诺奖评选对于提名人选是要求保密50年,所以不可能知道谁被提名。
许多谣言不要信,想知道的话只能等五十年后的解密。
不过二十世纪初的制度还没有这么健全。
诺奖一般在评选的前一年下半年就开始提名工作,诺奖并不能自荐。
然后在月左右开始对人选进行筛选、审定,最终会在十月份公布获奖者。
评选过程是由十个人左右的评选委员会投票,由他们决定获奖者。
李谕在圣彼得堡大学走着时,被一个人叫住“您就是李谕先生吧想不到在这碰见您。”
对方是个年纪不大的人,李谕并不认识,疑惑道“阁下是”
“我叫卡兹,您应当并不知道我,不过我却在瑞典时见过您,当时您被国王授予数学奖,我也在场。不过我只是个科学院的普通工作者,所以在角落里不太容易看到。”
李谕还真没印象,抱歉道“不好意思,我真的没注意到。”
卡兹倒是不以为意“您这样的大学者,看不到我很正常。”
李谕问道“卡兹先生来这里做什么”
卡兹说“我是代表科学院来给俄国的几位教授学者送上提名的正式申请。正好门捷列夫教授与巴甫洛夫教授都在这所大学里。”
“诺贝尔奖”李谕问。
卡兹说“对的,两位教授分别是化学方面与生理学方面的权威,获得提名理所应当。”
门捷列夫已经被提名过几次,不过他一直未能被真正授予化学家,可惜他没能多活几年,否则肯定会拿到。
而巴甫洛夫明年就会拿到诺奖,也是俄罗斯第一个诺奖获得者。
李谕说“直接写信不就可以,还要亲自过来。”
卡兹说“两位教授的地位太高,而且距离这么近,不如亲自过来一趟。”
斯德哥尔摩与圣彼得堡的距离确实很近,仅仅隔着波罗的海。
李谕说“正好我也想去见见巴甫洛夫教授,一起吧。”
他们刚到巴甫洛夫的实验室外,就听到里面在大声地争吵。
巴甫洛夫气愤的声音传出“你真是连一只脏狗都不如”
“我肯定不是脏狗,你至少要用鱼子酱作为试验用品”另一个声音也不甘示弱。
“鱼子酱”巴甫洛夫也提高嗓门说,“我是一名科学家,并不是有钱人,我自己都吃不起鱼子酱,为什么要拿这种东西作为试验品”
“那你就不配让我配合试验”另一个声音继续大声争执道。
李谕和卡兹面面相觑,不知道该不该走进去。
门外有一个学生认出了李谕“是李谕教授”
李谕回头,想起他们就是第一次来圣彼得堡大学时,与巴甫洛夫在一起的两个大学生。
“你们好,”李谕说,“另外,我不是教授。”
学生却说“您的水平,当教授绰绰有余。”
李谕问道“里面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