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四百九十七章 索尔维之邀

第四百九十七章 索尔维之邀(1 / 3)

大清临死的这一年,真是自己给自己埋了不少土。

按照立宪的流程,组建内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清廷终于发布了第一届内阁成员名单。

总理大臣是咱们熟悉的超级贪财小能手庆亲王奕劻。

要只有他这么一个皇族也就罢了,但细看这个名单,皇族人员竟占了7个超过一半

另外还有两个满族,都是与皇族关系非常近的第一个是那桐,人家姓叶赫那拉;另一个是荫昌,陆军大臣,也就是名义上全国陆军的头头。

而汉人大臣只有四个徐世昌、梁敦彦、盛宣怀,还有唐景崇。

反正名单怎么看怎么怪,皇族名额高得离谱,所以被称为皇族内阁。

就连庆亲王奕劻自己看到后都傻了眼。

这位摄政王载沣实在是太爱一拍脑门就下决定了,老油条奕劻只想安安稳稳地敛财,如此一来不就是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了

所以他请求摄政王载沣收回成命,自己也无法胜任内阁总理大臣。

载沣以为庆亲王在搞谦让几遍的作秀,于是果断拒绝了奕劻的辞旨申请。

奕劻只能再次亲自找到载沣,苦口婆心道“摄政王,如今乃立宪初始的关键时期,万万不可以皇族内阁为发端,以辜负皇上、太后和天下臣民厚望。皇族内阁既不利于天下,更有害于皇族。”

载沣不以为意“本王已经下了决断,必然不会撤销。且立宪讲究的不就是天下人人平等,凭什么只有汉人能当内阁大臣,我皇族人员就当不得”

奕劻听后人都傻了,这什么逻辑

突然又开始讲公平了不是自欺欺人嘛

奕劻还想说话,载沣打断他道“庆王爷,你现在考虑不应是要不要当内阁大臣的问题,而是与盛宣怀尽快研究铁路收归国有之事。此乃内阁成立的第一件大事,如果办成,天下还有什么可以质疑的”

奕劻无话可说,只好领旨“臣知道了。”

他都懒得像以前在慈禧面前自称“奴才”了。

接着,载沣又招来内阁大臣中的汉人唐景崇,对他说“义务教育的推行应加快,你可有对策”

唐景崇说“摄政王,当今国库空虚,教育用钱巨大,臣以为仍需采取地方自治之制。”

载沣挺不愿意听到“地方自治”几个字,当年太平天国时,朝廷让地方自治组织团练,让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崛起的往事还历历在目。

但仔细想想,他觉得可以像把北洋“收回来”一样操作先让地方自己搞着,到时候把重要官员替换成自己的不就成了

聪明啊

载沣为自己的想法洋洋自得,感觉治国没啥难的,不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嘛,先让地方小火炖着去,以后再盛到自己这口大锅中。

想通后,载沣对唐景崇说“就依爱卿的意思去。”

唐景崇只是个老老实实的官员,甚至都可以看作载沣照顾汉人的一个内阁名额。

唐景崇当过多年学政,不过并没有办现代义务教育的经验,于是下旨从各地抽调人才,成立一个中华教育会,采取间接管理的策略。

他选的人很准有张謇、李谕、严范孙、唐文治等,几乎网罗了清末最懂新学教育的一批人。

张謇得从上海赶过来,而严范孙和唐文治次日便到了京城,大家都是老熟人,在李谕的府邸先聚了聚。

李谕对这项任命还挺诧异,问道“朝廷怎么突然这么着急”

严范孙伸出手指头数着说“按立宪原计划,六年后必须使全国识字率达到总人口的5,即2000万人。可去年学部进行了一项统计,发现当年全国在校学生数不过100多万,加上社会粗通文墨者,不过300万人,离目标太远。”

唐文治说“实现工业发展,5识字率已经是很低的限度,不然立宪的其他举措更难推动。”

严范孙说“学制一事,自从废除科举起,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完成彻底转变,各地民怨沸腾,甚至不少省份早就有了离心。”

最新小说: 铁血虎贲战大明 开局镇杀女帝我举世皆敌 晴时踏雪覆白桥 邪能并不会欺骗你 名门正派的我怎么成了魔尊 重生末世:开局中奖3000万 凡人修仙:从八十岁筑基开始 九幽剑主 凡尘仙缘 我在大虞当杀手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