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不难理解时间的定义就是铯频率,1秒为个周期。
强引力场下,频率变慢,一秒钟不就变长了。
物理学的好处就是如果只讨论物理意义,没有那么深奥,也很有意思,比较容易科普,长很多见识。
数学相对而言就复杂太多,纯粹考验智商,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推导过程又不能省略或者出错,听个高考最后一道大题的解析只要稍不留神就会跟不上,就不用说更高深的数学了
李谕仅仅讨论了这些黑洞性质的推广内容,对于当下的场方程来说已经非常有深度。
至于之后的什么旋转黑洞克尔黑洞就复杂了太多太多。这玩意对现代人来说都有点超出认知,因为旋转的黑洞中间不是个奇点,而是个奇盘。
仅仅奇盘这两个字就很难理解。
更过分的是,如果黑洞旋转得足够快,克尔黑洞的奇盘就会越来越大,视界还可能消失,奇盘就从事件视界里裸露出来了。
在数学上是被允许的。
不过这就很恐怖了因为奇点的物理性质是不可知的,如果外部观察者可以直接看到奇点,就会导致时空的因果关系错乱。
所以着名的广义相对论专家罗杰斯后来提出过一个猜想,叫做宇宙监督猜想,就是宇宙中存在一个监督者,不允许这种奇点裸露出来。
听起来有点三体中神级文明的感觉。
除了黑洞的内容,李谕还写了一些关于广义相对论下宇宙的猜想。
比如对爱因斯坦那句“宇宙有限而无界”的探讨。
相对论有不少东西值得说道说道,这个“宇宙有界而无边”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
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困惑宇宙到底多大,是不是无限的如果是有限的,宇宙之外是什么
这个问题从几千年前就困扰人类,现在算是有了一个初步回答。
“有限”,说的就是宇宙是有限的。
一个充满星体和其他物体的绝对无限的宇宙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那样一来,每一点都会受到无限大的引力吸引,四面八方都会有无限的光在闪烁,整个夜空将是明亮的。
这一点大名鼎鼎的奥伯斯佯谬早有提及如果宇宙是静态且无限的,那么夜晚的天空应该和白天一样亮,因为所有恒星照度的积分,肯定是不收敛的。
至于“无界”,即无边界,可以这么理解一个在空间中某个随机位置漂浮着的有限宇宙也不可想象。如果是这样,恒星和能量又不从宇宙中散逸,从而不使宇宙耗尽枯竭,靠什么来维持
因此,宇宙只能是有限但无边界。
按照广义相对论,宇宙中物质的引力使空间弯曲,在宇宙膨胀的过程中,引力使空间其实是整个四维时空完全折回到自身,导致这个系统是封闭而有限的,但没有尽头或边界。
也就是一个四维空间下的一个三维超球面。
根据这个结论,再讨论这个弯曲的宇宙之外是什么,其实就没有意义了。
就比如在莫比乌斯环上的一只二维蚂蚁,不可能理解外面到底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