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则来自传统的内家拳体系。这与本尊秦玄还有些渊源,曾与开创此脉的张三丰有过论道之交,座下亦有弟子楼成凭此一路飞升至武道大世界,对此感悟极深。内家拳循序渐进,明劲锻体,暗劲炼脏,化劲洗髓,丹劲抱元,刚劲由内而外,直至打破虚空、见神不坏的至高境界。此后便不再是单纯的拳术,而是转向更深层的内心修行,探究性命本质,是极为精妙的“向内求己”之道。
这两种体系,一者宏大开阔,以力破巧;一者精细入微,穷究自身。看似路径不同,但核心都是“倚仗自身,不假外求”。少年馆主要做的,便是取其精华,去其冗余,结合此界实际情况和许景明已然打下的根基,创出一门最适合他当前阶段的全新武道法门。
为了确保这门新法的可行性,少年馆主早已神游太虚,粗略观察过此界主流的修行体系。此界修行,名曰“科武”,实则更偏向于“向外求索”。其力量根源高度依赖外界三大终极存在:横贯诸界的“时空母河”、吞噬万物的“深渊之力”、以及散发无尽光热的“元初星”。
几乎所有修行者,都是在模仿、借用这三位伟大存在的力量,意图不断进化,使自身生命形态向着祂们靠拢。这种道路前期进展迅猛,威力巨大,但隐患也极深。若不能在修行途中走出独属于自己的路,最终结局,多半是自身意志被那三位存在的宏大意识同化、吞噬,成为祂们微不足道的一个化身,或者彻底融入其大道之体,失去自我。
对于低层次的修行者而言,想要在模仿这三位大能的过程中保持自我清醒,并最终挣脱其道路的影响,开辟新天,简直是痴人说梦。他们的修行之路,从一开始就深深烙上了那三位的印记,越是深入,羁绊越深,几乎无法摆脱。
因此,少年馆主为许景明设计的这条“向内求己”的武道之路,看似起步缓慢,不如科武体系借助外物、模仿大能来得迅猛,却胜在根基纯粹,自成一体,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与那三位终极存在的早期关联,为未来留下了无限可能。
“不求速成,但求无暇;不借外势,唯仗自身。”少年馆主心中默念,看向正在咬牙站桩的许景明,目光深邃,“小子,这条路或许艰难,但却是真正能让你走得更远的路。但愿你不要辜负这番造化。”
寒假在日复一日的站桩、背书、吃灵谷饭中悄然流逝。许景明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身体内部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精力愈发充沛,感官越发敏锐,甚至连思维都变得异常清晰。但他期待的“丹功”却迟迟未见馆主传授,这让他心中不免有些嘀咕。
这一日,他刚站完混元桩静功,只觉得周身气血奔腾,骨骼隐隐发烫,正待休息,却见少年馆主难得地主动开口。
“基础打得差不多了。”馆主依旧盯着平板(今天看的是武侠剧),语气随意得像在讨论天气,“接下来,开始正式筑基。”
许景明精神一振,连忙凝神细听。
“真正的完美筑基,本该是精气神三者圆满,交融如一,混元无漏。”馆主慢悠悠地说道,“但眼下情况特殊,有些路暂时走不通。所以,你的筑基,先从‘淬骨’开始。”
“淬骨?”许景明有些疑惑,这听起来像是外家横练功夫的路子。
“没错。”馆主解释道,“用你自身的气血之力和初步凝练的精神力,去反复冲刷、淬炼你全身的骨骼。骨骼乃人身支架,气血承载之基,精神寓舍之所。淬骨有成,则根基牢固,方能承载后续更强大的力量。”
“那……该如何用气血淬炼?”许景明虚心求教。
“混元桩里的动功,还记得吗?”馆主瞥了他一眼,“那些动作看似简单,实则每一个伸展、扭转、起伏,都暗合气血运行之理。以后练完静功,便辅以动功演练,引动气血,专注精神,用意念引导气血之力透入骨骼深处,反复淬炼。过程会有些酸麻胀痛,忍住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