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一个书生投笔而起,用坚毅的目光盯着众人说道“百无一用是书生,如今大明开国,诸君怎么还有心情坐在这里读书,不如随我一起投笔从戎,去杀敌封侯,传之子孙,岂不美哉”
这个书生的话,引得一众同窗赞叹连连
但是真正想要去杀敌的人,却是一个都没有。
“罗贯中,你就别做梦了,好生读书才是正道,投笔从戎你未必是那个苗子”
一个先生模样的长者从外边走了进来。
但是,罗贯中很显然是听不进去。
他收拾了一下书桌,把自己最爱看的那本三国志演义评话揣进了怀里,然后对着先生和同窗们一拱手。
“大明开国封侯万里,小子罗贯中不封侯,绝不回杭州”
说罢,罗贯中就大踏步走了出去,只留下一群儒生摇头叹息。
北京,大都城。
大元皇宫内,一个小太监正跪在地上,捧着一份抄来的大明讨元檄文小心翼翼的朗读者。
坐在御座上的皇太后奇氏,跟在下面肃立的大臣们都是脸色阴沉。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小太监声音细细的读着。
忽然一声呵斥,打断了小太监的朗读。
“够了啊”
大元皇太后奇氏一声呵斥,中断了讨元檄文的朗读。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哼,朱元璋都要驱逐你们,你们就这么坐视不管,谁能给朝廷拿出一个计策来”奇皇太后冲着臣子们厉声呵斥道。
下面的文武百官一个个脸不红心不跳,全当没有听到这话,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一动不动。
奇皇太后骂了几句,只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便挥手宣布退朝。
如今大明开国,许多地方官府直接就对大元彻底失望了啊,各地的蒙古人纷纷是涌入了大都,不敢再留在各自的驻地,谁也不知道会不会被身边的汉人给砍了脑壳投降明朝。
“唉,现在真的要准备北撤到草原了嘛”奇皇太后看着空空的朝堂,忍不住失落起来。
。
湖北,汉阳城。
大汉皇帝陈友谅也正在读着朱元璋的讨元檄文,当然不是他亲自读,而是丞相邹普胜在旁边读,陈友谅坐在龙椅上听。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势之地”邹普胜的声音低沉,听起来铿锵有力,让陈友谅也不禁被讨元檄文的内容大动。
“淮右布衣”
“淮右布衣”
陈友谅口中不停的念叨这个词语。
淮右布衣,也就是淮北普通农民的意思。
“朱元璋如此坦然,英雄气度,属实不一般啊”陈友谅忍不住说道。
“陛下英雄气,也是差相仿佛”邹普胜连忙说道。
陈友谅微微摇头一笑,在登基称帝后,陈友谅也没有隐藏自己的卑微出身,对于自己的穷鬼老爹和祖父,那都是大大方方的承认,没有想着去攀附什么名人,如今朱元璋也是这么干的,让陈友谅颇有几分英雄相惜。
“可惜,若不是争夺这天下,朱元璋,朕倒是愿意跟他把酒言欢的”陈友谅摇摇头,然后又继续说道“如今讨元檄文一出,可不是仅仅要讨伐暴元,朕听过朱元璋在江西增兵,调集船只战舰,看来是要对我们下手了啊。”
邹普胜听到这话,也是沉默不语。
按照朱瀚的布局,既然大明开国已定。
那就要打出气势来,历史上的陈友谅可是一个强劲的对手。
如今大明掌握优势,可不能再给陈友谅机会了,必须要彻底解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