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事情,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
“有了第一批勇于试水的企业家们,在岛国和泡菜国建立新厂,并获得了丰厚利润后”
“更多还在观望的老板们,也都纷纷下场,在这两个国家,建立了新厂,吃上了这一波低生产成本的红利”
“并且,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许多人的目光开始不仅仅局限在岛国与泡菜国两地
”
“它们都距离欧洲各国太远了”
“欧洲的那些老板们需要一个交通更加便利,距离更近一些的低成本生产基地”
“所以,整个60年代,欧米各国都把自己的新厂,分别建立在了湾岛、香江、新加坡等地”
“在这些地方建厂,要比在岛国与泡菜国建厂,运输成本减少了2030”
“而且在用工成本方面,甚至比在岛国与泡菜国建厂的成本更加低廉”
“这也就直接导致第二次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大潮,开始了”
“无数的老厂,在欧米各国的土地上关闭、迁移”
“无数的新厂,在东南亚各国拔地而起。。”
“结果嘛。。”
“就是米国国内的工业、制造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完全竞争不过这些已经发展出自己工业体系的东南亚国家,和重新回复了经济实力的西德”
大卫摇头笑笑,喝了口手里的果汁,拿起一块小甜品扔进嘴里,继续道。
“等到了近些年,进入了70年代”
“米元与黄金脱钩,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让米国的经济形势更加雪上加霜。。”
“我曾经在史丹利看到过一组数据”
“从1969年开始,米国的gd就在呈现阶梯式的下降,一步步降低到了74年时的gd增长-3”
“同时,另一组与经济相关的重要数据ci,则呈现阶梯式的上涨。。直到74年超过了12”
“不过这些都因为米联储连续近20次的加息,逐渐向好,回复了过来”
“到了75-76年,米国的gd增长接近5,ci指数刚刚过了6”
大卫说到这里,收起了刚才的轻松,表情转为认真的对众人道。
“不管是国民生产总值gd,还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i,它们都只是有延迟性的经济统计数据”
“但是,gd的涨跌,直接体现出了国内企业们的健康状况以及它们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
“而ci的上升,则更加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ci指数越高,物价越高,通胀率也就越高”
“各位可能对物价的上涨,感觉并不敏感。。”
“对于我这个从新泽西小镇走出的孩子来说,69年、74年的两波物价飞涨,我没有太多的体会”
“但近两年的物价再次飞涨,我是深有体会的”
“就拿。。我曾经打工的野火酒吧来举例吧”
“77年,酒吧的酒水进货成本价格,整体提升了60”
“到了今年,78年8月,我离开之前,进货成本又上升了40多”
“请注意,我说的这个40多,是按照77年的物价已经上涨后的价格,来计算的”
“如果按照物价复合增长率来计算的话。。普通人们在生活必需品方面的开销,整体上翻了一倍都不止”
“而这些开销里面,从76年代ci指数分类上来看,能源占比仅有不到8”
“说明人们选择自驾出行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相对应的,石油公司和汽车产业的境况大不如以前”
“食品的消费占比,达到了20以上”
“经过了三次物价飞涨,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支出,占了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住房、租房支出占比,达到了4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