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1964~1969年,越南战争升级时期。”
“1964年“北部湾事件”之后,越南战争逐步升级,这使米国国内的自然失业率不断降低。”
“到了1968年、1969年,米国国内的自然失业率估计已经下降到4.0%左右,比越战升级前下降了1.5%。”
“另外,1964年,开始实施的扩张性经济政策使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并且对1964~1966年的短期供给造成了正冲击,使这一时期的经济以一种亢奋的状态实现增长。”
“当扩张性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消退后,1967年的短期潜在产出增长率出现了收缩,产生了供给负冲击。”
“扩张性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越战的升级,推高了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到1969年,通货膨胀率已上到5.8%。”
“第三阶段,1970~1972年,越战结束过程中的恢复调整时期。”
“1969年,军队逐步撤出越南,越南战争进入结束阶段,这使国内的自然失业率开始中战升级前的常规水平大幅回归,这一时期国内的就业市场很不稳定。”
“另,为了抑制1969年-70年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尼克松政府实行了对工资和物价的暂时控制,米联储也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这在有效降低通胀的同时,也造成了1970年轻微的经济衰退。。”
“所以70年的经济衰退,是由于自然失业率的大幅上升以及紧缩性经济政策的实施共同作用的结果。”
“到了72年,5.6%的失业率已经恢复到越战升级前的水平,通货膨胀率已从70年的5.9%下降到3.3%,仍比越战升级前高出2%,此时的菲利普斯曲线与越战升级前相比,已经向上方移动了约2%。”
“第四阶段,1973~1975年,第一次石油冲击的高通货膨胀时期。”
“自1973年起,美国企业生产率增长率的持续、显着降低,导致米国经济的长期潜在产出增长率随之降低,抑制了企业利润水平的增长,降低了滞胀点水平,并且使菲利普斯曲线、总供给曲线在滞胀区域内变得更加平坦,使滞胀现象更易发生。”
“在石油价格大幅上涨时,货币供应量并未得到严格控制,从而助涨了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当通货膨胀率超出滞胀点以后,失业率的上升则是在滞后一年发生。”
“在滞胀时期,经济数据所表现出的最大特点:一是失业率的变化、产出水平挽回增长率的变化相对于通货膨胀率具有滞后性。。”
“二是石油冲击会造成供给负冲击,在石油冲击过后又会产生供给正冲击(1975年),关于两次高通货膨胀时期的情况,在此不多做讨论。”
“第五阶段,1976~1977年,第一次石油冲击过后的恢复调整时期。”
“经过第一次石油冲击和生产率增长率的持续降低,1976年、1977年的自然失业率水平已明显升高,高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5.5%的估计值。”
“这一时期的石油价格增长率已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已下降到滞胀点之下,失业率稳步降低。”
“这得益于米国政府在治理第一次高通货膨胀时采取了渐进的经济政策,确保了失业率从菲利普斯曲线总供给曲线的滞胀区域,向古典区域回归。。”
“从而产生了产出水平挽回正增长率,使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高于长期潜在产出增长率。”
“第六阶段,1978~1980年,第二次石油冲击的高通货膨胀时期。”
“与发生第一次石油冲击时相比,这次石油冲击爆发后,各国政府和投资者适应石油冲击和通胀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自然失业率和滞胀水平也明显升高。。”
“因为,这次高通胀时期的通胀率虽然高过上一次,但政府统计的失业率却要低于上一次。。”
“而米联储身为中央银行的两项重要职责,就是控制通胀水平和失业率。。”
“所以考虑到现在失业率一直维持在相对较低的位置,米联储为了控制通胀选择加息的货币政策,无疑是最正确的!”
大卫看到卡内斯单手托着下巴,眯着眼默默沉思,便放下了手,看向肯特与休曼先生,继续说道。
“如今许多亚洲、南美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都执行着一套非常重要的限制外资自由进出的金融管理措施,尤其是针对外资银行。。”
“国际金融自由化开放的优势,在于各国的投资机构和银行都只对本国的企业比较了解,对他国企业的信息了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