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说“各路官员,元宵进献祥瑞。利州路献的是仙粮,朕让人征辟进献者。这人跟你一样,写信辞辟了,前两日送来辞辟信,却似乎恰好是汝父”
“呃”朱铭有些傻眼。
宋徽宗质问道“仙粮从何而来”
朱铭解释道“启禀陛下,只是海外作物,并非什么仙粮。玉米与红薯高产,能活万千百姓。家父担忧百姓有疑虑,不愿种植新作物,因此以仙粮之说诱导之。”
宋徽宗又问“你父子可曾出海”
朱铭说道“臣未出海,家父却去过海。”
宋徽宗再问“可在海遇到仙人”
朱铭矢口否认“未曾遇到过。”
宋徽宗派出的征辟太监,先是去了兴元府询问情况,继而又前往大明村征辟。遭到朱国祥拒绝之后,又去白村打听情况,朱铭当年编造的故事,被太监用笔记得清清楚楚。
幸好,猪骑马、安天下这种谶言,当时只说给郑胖子听,并未传到皇帝耳朵里。
“拿来。”宋徽宗蓦地来一句。
太监捧西游记书稿,而且属于面目全非版。
先被闵文蔚删改,又遭杨知州删改,再被黄裳和道士们修改改到最后,道家的好神仙变多,佛门的好佛陀变少,玉皇大帝永远从容不迫、高高在。
太监把书稿交给朱铭,宋徽宗问道“此书是谁所写”
朱铭硬着头皮回答“臣无聊时所作。”
宋徽宗道“你说自己不擅道法,把修道之事都推给那薛道人,又说你父亲没遇到过神仙。为何你对佛道之事如此清楚,熟知各路神仙,还能写下无数道诗朕问过黄裳,他说一些道诗有出处,还有许多道诗,应该是你自己所作你可在欺君”
朱铭叫屈喊冤“陛下明察秋毫,臣只胡乱听说一些道法,却从来没有亲身修习过。之所以能写道诗,便如没吃过猪肉,却见过猪跑啊”
“噗”
随侍太监被逗笑了,连忙捂嘴噤声。
宋徽宗才不听解释,喝令道“便在这里写封信,让你父亲速速到京,朕要当面问他海外仙人之事”
朱铭离席拜倒“官家,寻仙之事虚无缥缈,玉米红薯却能造福万民。家父不懂修道成仙,只懂得如何耕种。家父便是到了东京,也只会与官家谈及农事。而且,家父性情刚直,恐会触怒陛下。请官家多问苍生,少问鬼神之事”
“大胆”宋徽宗猛拍桌案。
在场进士,尽皆骇然,都没想到朱铭如此刚烈。
竟然在闻喜宴,以贾谊的典故,劝谏皇帝关注民生,少去求仙问道不务正业。
朱铭这个直臣人设,凹得非常成功,瞬间便深入人心。
反正他是殿试第三名,至少能授第三阶选人在徽宗朝,选人四等七阶二十六名号,已经简化为选人七阶。
朱铭就算得罪了皇帝,也能外放出去做知县,大不了贬得更狠做主簿。
爷不伺候了,去地方逍遥快活
宋徽宗质问“写不写信”
“违抗君命是不忠,违背父意是不孝,请官家莫要逼臣做不孝之人。”朱铭当场跪下,额头贴地,嘴角带笑,只求激怒了皇帝之后外放地方官。
朱铭在偷笑,宋徽宗却在冷笑“很好,你不写信,朕便把汝父强索来”
朱铭毫不担忧,以朱院长的能力,肯定可以忽悠皇帝。
今后或许能运作一下,让皇帝外放朱国祥做官,在本地做西乡主簿也可,去隔壁的金州安康做知县也行籍贯回避。
闻喜宴,不怎么喜,朱铭跟皇帝闹得不欢而散。
第二日,闻喜宴发生的事情,就迅速传遍东京官场。
那首应制诗,也在太学广为流传。
朱铭因劝谏而触怒皇帝,彻底奠定其直臣形象,受到无数年轻士子的追捧。
第三名称为探花,应该肇始于下下届科举,因宋徽宗的诗而得到传播。这里提前六年无所谓,探花更好听嘛。而且,唐宋的探花使,本来就选进士里最年轻帅气者担任,朱铭非常符合规定。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