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件事情,刘文元为什么会是那么一个态度,杜立鼎还真的有些知道。因为这个事他也真的有所了解:在后世曾经有人专门写书为各路失败的企业家树碑立传,其中就提到过这个事件。杜立鼎看过那本书,知道这件事。
只是,那本书站在企业家的角度上歌功颂德,自然不乏一些吹嘘的部分,而真正剥离了那些吹捧再去看,就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罗孚这个公司确实是个老牌子,可是80年代,撒切尔夫人搞去工业化,英国车整体完蛋,他们也不例外,被卖给了宝马。90年代,宝马尝试着救罗孚,花了好几个亿也没救起来,就又把罗孚还给了英国。英国人把罗孚和MG变成了一个厂子,在那之后就已经不生产高档车,而是平民车了。可是平民车也还是卖不动,罗孚现在又没钱了,正在四处募集资金。”
“他们技术到底怎么样?”这些详细的发展过程,郭宏兵以前没有了解过,现在也是皱起了眉头。
“他们家的技术有可取之处,毕竟他们的内饰是英国货,足够豪华,底盘技术来自宝马,更是没得挑。但是发动机嘛……出了名的肉不说,故障率还是世界最高。我印象很深的是他们的发动机有7.88%的故障率,是本田的20倍。”
杜立鼎没有完全一棒子把罗孚打死,也说了几句好话。可是郭宏兵本身想要办的是发动机厂,现在听杜立鼎说到这发动机水平,他的脸色也灰白了很多。
对此,杜立鼎也只能感叹一声了。
媒体也好,那本企业家列传也好,他们的很多说法仔细想想问题很大:什么有了罗孚的技术就可以改变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未来,这纯粹是痴人说梦。改变中国汽车制造水准涉及太多的方面,靠着和一个落魄的外国公司合作绝对做不到。实际上别说是罗孚,就是沃尔沃后来被中国人收购,也仅仅是提高了制造水准,没有能够彻底改变中国的汽车制造水准——那还是收购,这不过是个合资,怎么可能有根本性的影响?
更何况,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切——罗孚和华宸合资失败后,去印度坑了一笔钱,然后把自己搞破产了。他们卖身给了上汽,也就有了后来的荣威。可是,上汽的自主汽车品牌一样是赔钱货,事实证明,罗孚的技术改变不了什么。真要说是罗孚和华宸的合作成功了,最多也就是让中国地界上多出来一个新的买办厂,而且这个洋鬼子还是一个病入膏肓,且极为贪婪的洋鬼子。
实际上,要是这个外国落魄公司有点实力,而且要价公道,合作也许能够有一些促进作用,杜立鼎也乐见其成。可是从要价到技术,这完全都是一笔不靠谱的买卖。
1.9亿英镑?还要49%的合资厂股份?听这个价钱,杜立鼎只能说英国人虽然在工业上不行了,可是这资本运作手段还是真强。这么高的价格,他们也好意思要的出口。一套二手生产线,再加上一套破旧的发动机技术,就想要近两亿英镑……
要知道,宝马把罗孚公司卖给英国的凤凰集团时,只是象征性的要了10美元。凤凰集团却准备转手就把发动机生产线卖两亿英镑。更何况,杜立鼎知道,几年之后罗孚破产,全部身家卖给上汽和南汽也就卖了一亿出头。现在他们在中国建厂搞个合作项目也好意思要这么多,简直是狮子大开口。
这笔交易只要看看数字,怎么看都是个愚蠢透顶的交易,可写传记的竟然还能够吹嘘差点改变中国未来——自己将来要是找人给自己写传记,绝对不能要这样的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