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越巂侯、平都督前来”
他向宋瑄开口,宋瑄闻言作揖,而后便派人去传俞通渊与平安前来。
不多时,二人出现在了李景隆不远处,脸上透露着凝重,显然已经从传信的将领口中得知了朱高煦突袭云梯关,渡过淮河的事情。
“朝廷的旨意还没来,可我想战事已经等不及。”
李景隆在二人到达后开口,并继续道“我准备令二位率骑兵南下,从德州至扬州虽有千里,可二位若是轻装南下,大约六日就能抵达扬州。”
“有二者统帅骑兵相助,盛佥事则能更好守护扬州。”
“至于此处大军,则是会等待朝廷旨意决定北上还是南下。”
“此处大军由刘都督、宋佥事统辖,我先一步率亲卫北上保定,维持白沟河二十万大军,以免被燕庶人逐个击破。”
李景隆有条不紊的下令,他这次带来的十万大军,基本都是上直精锐。
如果朝廷要调兵,肯定会调他们与李坚这两支人马。
白沟河等不了,所以只有自己先北上,将白沟河统筹好后再等待旨意降临。
“末将领命”
李景隆既然开口,俞通渊与平安、宋瑄等人自然应下。
他们也知道白沟河事情急迫,朱棣在击败陈晖、滕聚并听到他们北上的消息后,立马就撤回了北平。
但他不是惧怕,而是在准备一场大战。
从吴高、徐凯送来的消息来看,朱棣已经统帅十余万兵马南下涿州,显然准备在白沟河上游与吴高决战,这也是李景隆着急回去的原因。
朱高煦从登莱步步为营南下,起码还有多重防线可以保护,进度一定不会快,只要击退朱棣,李景隆还有时间南下驰援。
可如果他执意围剿朱高煦,那朱高煦一旦退往登州,依托水师火炮防守,李景隆就得和他在登州耗着。
对于李景隆来说,时间是他最稀缺的东西,一旦他和朱高煦在鲁东三府对峙,北边的朱棣就有机会击破白沟河防线了。
白沟河防线一旦崩塌,朱棣的十六万大军就可以沿运河南下,一举抵达徐州。
这结果,要比朱高煦南下造成的影响更大。
只是李景隆没想到,朱高煦会挥师南下,轻装奔袭,只用五天就从诸城跑到了淮河。
他敢这么做,一定有他的依仗,因此李景隆低下声音。
“渤海庶人敢于轻装南下,必然有其依仗。”
“其没有携带辎重,很有可能将辎重丢给了水师,因此你们南下后需要注意截断叛军与海岸的联系,尽可能将他们拉往内地,截断退路。”
“此外,两江渡口需要严防死守,长江水师也一定要扼守好海口,不得松懈半分。”
“我的话,你们将它带给盛庸,让盛庸上疏陛下,好生提防。”
李景隆交代完一切,诸将也纷纷作揖称“是”
不多时,俞通渊与平安率在京听操铁骑南下,而李景隆也将六万大军委托给了刘真和宋瑄,自己轻骑北上保定。
舍弃大军后,他只需要两天就能抵达保定,届时将朱棣击退,他才有机会重新布置防线,调整兵马围剿江淮的朱高煦。
不过即便到了此刻,他还是想不通朱高煦凭什么敢轻装奔袭。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