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父亲您提到的那些土司,都是在澜沧江湄公河中游地区的泰人城邦。”
“是”听到这话,朱高煦点头颔首。
朱高煦从朱棣手里接过指挥杆,指向丽江的同时开口道“丽江土司的木氏积极响应朝廷的改土归流政策,如今朝廷已经派驻了流官进入当地,并且双方合作治理当地半年都没有爆发什么矛盾。”
“同时,再让丽江指挥使木土率三千兵马从丽江前往昌都,与刘昭、李英汇合后前往喇萨、日喀则。”
朱高煦对木氏土司印象很深,主要还是因为前世去过丽江旅游,看到了木氏土司的各种资料。
“郑和那边,若是能让真腊感受到朝廷的真诚,那这条水上驿道日后还能从勐占修建到真腊的国都,一路向南直抵南洋。”
他看着朱高煦,眼里流露出满意,毕竟朱高煦的许多政见都和他本人太贴合了。
毕竟是干地质的,其它东西朱高煦不清楚不知道,这些和工作有关的东西他还是记得的,更别提他前世旅游去过西双版纳了。
朱棣倒也耿直,不懂的就询问。
朱高煦记得没错的话,丽江木氏在万历、天启、崇祯这段时期给大明捐的金银应该不低于五万两了。
就修建朵甘、乌斯藏驿道这件事来说,除了他两父子,恐怕没有人愿意投入百万钱粮去青藏高原那种疾苦且除战马无产出的地方。
“如此一来,便能先彰显朝廷武力,又能让各地土司配合朝廷,最后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整個西番知道这条驿道的重要性。”
朱棣询问朱高煦,可朱高煦也不记得近代澜沧江通航的,只记得可以从西双版纳上船南下,因此他点了点头
“伱打算怎么做”
大明对外的情报向来稀烂,所以西厂成为了填补这方面的机构。
对于丽江这样一个偏远地方的大土司来说,能给大明捐献这么多金银,足以证明他们的忠心,至于之后的降清,朱高煦也能体谅。
说到这里,朱高煦还担心朱棣不知道真腊是谁,特意指向了南边“真腊也就是甘孛智、高棉。”
“就是这条河,它只能从车里开始通航吗”
不仅如此,他们在给大明缴纳赋税的时候也毫不心疼,类似抗倭援朝、萨尔浒之战、奢安之乱等晚明战事中也积极捐献金银。
“你问俺,就说明你对那地方了解,既然如此,你便与俺说说。”
“儿臣算过,一旦这条道路修建成功,那每年从朝廷涌入西番的茶叶可以突破五百万斤,这对西番土司也有好处,而朝廷也能从中获取足够的马匹资源。”
“至正年间,勐骚琅勃拉邦合并勐掌万象、勐川圹川圹、勐占占巴塞等城邦,组建泰人联盟国家“勐南掌”澜沧国,其疆域皆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东起长山山脉,西连勐闰今泰北、勐素今泰中北,南接真腊,北抵车里宣慰司的勐泐西双版纳。”
“你这办法好,就是耗费不少。”朱棣跟着朱高煦看了看澜沧江的流域,不得不夸赞道
“掌握这条河,朝廷日后对老挝、真腊的控制会大大加强,也不怕他们作乱了。”
“儿子确实是这么想的,不过现在儿子想的是三条。”
“按照五万人修建来说,五万人耗费的口粮并不算多,算上一万军队也顶多就三十万石。”
“不过比起这个,真正耗费不小的是路上的损耗。”
“这个损耗,便是儿臣现在也算不出来,只有具体走过才能算出来。”
朱高煦与朱棣说着,朱棣闻言却捋了捋胡子,没有立马回答,毕竟就朱高煦说出这些话来看,修建西藏驿道的耗费必然不小,而且看他的模样,似乎还准备在西番驻军。
“西番驻军就没有必要了吧”朱棣试探开口,朱高煦却摇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