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安得广厦千万间
“铛铛铛”
浓雾山中,随着钟声作响,山间的风吹散了浓雾,露出了一片狭长平原。
随着云雾被吹散,便可见到这片平原上有一个刚刚建好的小镇子。
小镇子由石头和木材搭建,外部是垒砌的石墙,内里是一排排干净的小院,整座镇子的石墙简单而自然,融入了周围的自然环境,让人感到安心。
混凝土的街道四通八达,连接着东西两个被围墙圈起来的市场,正中心的位置上除了衙门,便是一个面积数亩的广场。
广场上,一座三丈高的钟楼显得异常突兀,但它却能把钟声传递四周,为这片山林带来了一份生机和美好。
“看样子给你的物资,你倒是都用到实处了。”
走在广场上,徐硕扫视着广场上那群身穿少民服装,来来往往的百姓们,不由得赞许起来。
任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看上去繁荣的镇子在八個多月前还是一个小小的驿站。
在大明的政策倾向下,关外之地不过五六年时间就成为了北方富庶之地,而西南便是下一个“关外”。
“对了,其它几个县如何了”
“除去县里的情况,辖区内还在部分曾经土司的小河谷上建立三个集镇,十一个村落,全县人口三万二千四百余人,耕地九万五千多亩。”
王章询问徐硕,眼神中带着几分担心。
这还是洪武、永乐合计四十一年复耕后的局面。
这些消息,徐硕都是从邸报上看来的。
“依靠这些资源,在其它各府官员抵达前,我们还能争取让遵义耕地突破百万亩。”
两宋时期,这两省五路有人口近一千五百万,而今算上贵州地区,也不过九百余万人口。
然而随着三十万黔南土民涌入,加上交趾调拨的近百万石开荒口粮,浩浩荡荡的“桂中开荒”开始进行。
王章好奇询问起来,徐硕也轻笑道“南边改土归流进行的顺利,大部分人口都迁往了广西开荒,少量迁徙到了其它几个县。”
湖广与四川在两宋时分别有五千五百余万、两千四百余万亩耕地,而今却只有二千五百余万、一千三百余万亩耕地。
“三年后没问题。”王章也拍拍胸脯道“就眼下的情况,全县每年开垦三万亩耕地不成问题,毕竟吃喝都有朝廷保障。”
“嗯,你这里没问题,那我就放心了。”
在政策的春风下,贵州的遵义府无疑是第一个吃到葡萄的地方。
除去广西,四川与湖广的复耕工作也不用多说。
广西虽然在很多人印象里是山区,但相比较云贵,广西的丘陵平原面积达到了三成以上,单一个桂中平原就能开垦出几千万亩适合种植水稻的耕地。
“各府的事情忙不到我们头上,现在遵义府内其它县都步入了正轨,即便布政使司削减调配府上的物资,你这里的物资也不会欠缺的,这点伱可以放心。”
按照明代田亩单位计算,两省也起码能开垦出最少七千万亩耕地,可由于人力不足,即便是粗放式开垦管理,也很难达到这个标准。
以贵州的情况而言,指望南边的云南和广西是不可能的,只有指望四川和湖广调拨物资。
徐硕安抚着王章,同时也道出实情。
“县外开垦耕地五千四百二十多亩,四川布政使司送来耕牛挽马近九百余头匹,六万九千多石粮食,二百多吨水泥和两万斤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