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有孙铖监督着,你放心,爹不会弄得太大的。”
想到这里,朱高煦眯了眯眼睛道“您既然这么说,那儿臣也就不瞒着您了。”
朱高煦愣了下,凑上前瞧了瞧,朱棣却连忙擦了擦眼角“风大,迷了眼睛”
唐高祖,宋孝宗,这两人可以说是被动退位和主动退位的典范。
得到了朱高煦的态度,朱棣也就放松了些。
“老二啊,你得成全我和你爷爷,爹知道没和你打招呼,这事情不好,不过这修书也废不了多少钱。”
父子二人坐在地上,朱棣长叹了一口气“爹就是不放心”
他坐在梓宫旁的地上,伸出手拍了拍身边的金砖,示意朱高煦坐下说。
这话一经说出,朱高煦立马就觉得老头在画饼,只是当他看向老头的时候,他脸上居然罕见的露出了疲惫之色。
不过,在此之前,朱高煦还得让新政再往前一步。
当朱棣一开口,朱高煦就已经猜到了这老头想说什么,他太熟悉这厮了。
“风”朱高煦看了看一副灵堂模样的几筵殿,所有的东西都安静的挂着,纹丝不动。
老二想坐皇位不奇怪,甚至他一直觉得老二很早就开始想坐皇位,因此他才会疑神疑鬼的。
朱高煦也不担心什么,干净利落的坐在了旁边,想看看老头要说什么。
他不知道这是不是朱棣因为徐皇后去世消息而陷入的颓靡,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机会。
“这个大位置,儿臣也想坐”
反应过来后,他又背负双手,看着徐皇后的梓宫道“爹可没有瞎说,你爷爷生前确实想弄一部质量上佳的类书。”
“诶没大没小的”朱棣急了,他是真的怕老朱。
现在老二将这件事情说了出来,他也可以凭借这次谈话,将自己的心病给解决。
只是他尽管已经有了答案,但亲耳听到朱高煦这么说,他还是有些难受的。
“儿臣这么说,就是不想我父子生出间隙,因为当年打下南京的时候,儿臣便与您说过,父子之间没有什么不能谈的,儿臣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朱高煦直勾勾的看着朱棣,瞧着他脸色黯淡的同时,也不忘补充道
“当然,诚如爹您所说的,儿臣即便要坐这個大位置,也不是如今,而是未来。”
“等您收拾完马哈木,若是真的觉得乏了,那儿臣便顶上。”
“您若是觉得您还能继续干下去,那儿臣也继续支持您。”
“您若是当了太上皇,儿臣依旧孝敬您,不管是秋猎还是出巡、带兵打仗,儿臣都不拦着您。”
当下的朱高煦,有底气说出这番话,因为他即便把军队交给朱棣,军队会叛变的几率也小的可怜。
细数一下,朱棣稍微有影响力的只有北平和山西以及陕西行都司。
这些地方的军队经过新政改制,顶多不会超过十二万,而其它地方基本都被朱高煦麾下出身渤海的将领,以及李景隆等建文降将所掌握。
降将之中除了吴高与渤海关系不好外,其余关系都不算太差。
相比较之下,燕府和降将的关系可以说差到了极点,如果没有朱高煦护着,李景隆他们这群人的下场比历史上好不了多少。
届时朱棣还是那个朱棣,燕府还是那个燕府,可南京城的皇帝可不是朱允炆那个容易被忽悠的家伙了。
更何况明军当下的火器生产都在辽东,朱棣他们的火器只会越打越少,而自己军队的火器却会越打越多。
这个道理,想必朱棣自己也清楚,所以面对朱高煦说出的这些他倒没有半点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