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制北洲和东洲地图时,朱高煦根据阿兹特克、玛雅、印加帝国的习惯,将他们从北向南的分为了羽家、玉家和殷家。
“由于猎物众多,当地的三家并不缺乏食物,所以战争与冲突规模一直很小,加上和中土断了联系,所以他们才会是现在这样。”
“当时,燧人氏已经发明了点火的手段,因此凭借这种手段,被驱逐的殷家人便开始从如今的北平一带向东北方向进行狩猎,并不断北上。”
王任的话,得到了祭司感激的眼神,而他们口中所谓的灾难,是王任来到这块大陆后才发现的问题。
在岛屿上,在他们和当地土人接触并发生冲突后,在土人眼中“刀枪不入”的他们立马被那个两千多人的大部落奉为了神明。
“古籍残篇之中,将这些部落先后分为三批,第一批统称为殷家人,第二批则是玉家人,第三批则是羽家人。”
尽管已经在沿海城邦学习了接近半年,可王任一行人中也只能看懂、听懂玉家人的大概意思。
然而现实是他们偏离了航道,与南边的群岛擦肩而过,直接抵达了地图上的一个不知名大岛。
几日后,他们进入了一个大海湾墨西哥湾。
正如王任所说,他们传回去的消息确实有问题,因为按照原本的航线,他们本该抵达中海加勒比海的群岛,然后沿着南边的海岸线,与南边的土人碰面,然后前往西边上岸,想办法搜寻到殷家国。
洪保说着,孟洵与王任也看向了在外围“保护”他们的玉家战士们。
“至此,中土与北洲、东洲彻底断了联系。”
有惊无险的化解危机后,他们便用一些磨损严重的兵器和铁锅、旧衣服和当地的土人换到了许多物资,继续踏上了向西的征途。
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一到三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六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
但这一切的一切,却是建立在一种薄弱的农业基础之上。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王任担心朝廷以为自己一行人葬身大海,因此便只能率先派遣三百人乘三艘船返回昆仑角,并让他们谎称先遣队已经遇到了殷家人,隐瞒了他们遇到的是玉家人的事情。
玉家虽然已经进入城邦时代,并有大大小小上百个城邦,人口数百万。
正当王任与孟洵等人交流时,一名祭司打扮的人走到了王任他们身旁,尝试与他们交流。
“话说殿下为什么会给这些土人取名为羽家、玉家和殷家”
“神谕者,我们即将抵达玛雅潘,希望库哈阿伽城主们会接纳你们,接受神的神谕。”
他们的文明发展数千年,农业却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也没想过前往其它地区,因此面对逐渐增多的人口,农业与粮食的压力开始越来越大。
没有新的办法,人们只能继续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然而这样一来,雨水更容易冲走肥沃的土壤,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玉米等作物的产量也跟着越来越少,作为人口主体的农民食不果腹,社会状况一落千丈。
更为严重的是,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玉家王族和祭司将这种种“衰败之象”都归结为神的不满。
他们更多地建神庙,更频繁、更隆重地祈祷,期盼能借神力扭转乾坤。
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浪费了更多的人力和已十分贫乏的资源,直至陷入不可救药的恶性循环。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玉家的城邦无疑会衰败,而王任他们之所以能获取玉家人的信任,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武力强盛,而是他们有办法解决一定的问题。
正因如此,他们才被带到了玛雅潘,而现在的他们距离玛雅潘已经不远了。
在与祭司的交流中,他们穿过一小段丛林,前方视野豁然开朗。
他们来到了一处被人为开拓的谷地中,映入眼帘的是茂盛的耕地。
耕地里种植着王任他们当初苦苦寻找的红薯、玉米等作物,绿油油一片。
在这作物之中,穿梭着许许多多的农民,男人们围着缠腰布,女人们穿着像罩衫般宽松的衣服。
他们好奇的向着王任他们打量,而祭司则是带着王任他们穿过了这片耕地,来到了玛雅潘的外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