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身,赐座”
“这三十几个织工死的确实冤屈,但他们打砸县衙却是事实。”
这个时候郭资到来,显然是带着新政推行成果到来的。
这数百织工本就害怕衙门前的数十名明军,眼下见到知县指点,便也不提打砸之事,纷纷向着远处的机户衙门走去。
亦失哈将三本文册放到了朱高煦案前,朱高煦正疑惑为什么会有三本文册,打开后便瞧见了其中内容。
朱高煦说罢,侧目看向不远处站着的亦失哈,指着奏疏道“让地方县衙对这三十几个织工补偿二十贯钱,若是家中还有其它织工,便每户送一台织机。”
郭资的话,让朱高煦脸上笑容展露。
“诸位莫要着了这恶徒的道,朝廷推行新政,主要是向民营的机户收税,而非向织工加税。”
七日时间虽然查不出很多东西,但需要注意的地方也该注意到了。
“朝廷在江东六府各县都设立了机户衙门,民营织工可以找机户衙门支借织机,后再以绸缎、布匹还上”
“臣户部尚书郭资,参见殿下”
“殿下,这三本文册分别是江东六府县城口数,以及机户衙门支借织机情况,还有最后一侧便是西番乌斯藏、朵甘两地都司的齐民编户内容。”
一名身穿绸缎的富户还没说完,便被枪声击中肥胖的躯体,发出了哀嚎的猪叫声。
春和殿内,朱高煦看着过去几日江东六府全面新政后的暴动情况,脸上表情不是生气,反而是高兴。
相较之下,大明的齐民编户就显得分量十足了。
这次的齐民编户从侯显率军入藏开始,至今已经是第八年了。
乌斯藏都司及朵甘都司在明军的巡查下,开始对曾经的那些千户、万户进行户数、口数清查,至今八年才查了个大概。
朱高煦没有先看江南新政的口数和机户衙门的文册,而是打开了西番两都司的卫所内容情况。
早年朱元璋对西番之地的规划,分别是乌斯藏、朵甘两个都指挥使司,以及陇答指挥使司。
其次就是朵甘、董卜韩胡、长河西鱼通宁等宣尉使司。
远招讨司朵甘思、朵甘陇答、朵甘丹、朵甘仓溏、朵甘川、磨儿勘等招讨司。
沙儿可、乃竹、罗思端、别思麻等万户府。
朵甘思、所剌宗、所孛里加、所长河西、所多八三孙、所加八、所兆日、纳竹、伦答、果由、沙里可哈忽的、孛里加思、撒里土儿、参卜郎、剌错牙、泄里坝、润则鲁孙等千户所。
这套体系看似健全,实则繁杂。
如今经过驻藏明军的齐民编户,西番之地被划为乌斯藏都指挥使司,朵甘都指挥使司。
两个都指挥使司下辖十二个卫,以及直辖的二十一个千户所,一百五十六个百户所,合计军户十万三千二百五十七户,四十七万九千三十二口。
当然,这里主要只统计了明军能控制到的驿道沿路部落,类似后世的阿里、拉达克和羌塘等地区则是没有统计。
不过即便加上这些地方,整个青藏高原的西番百姓也不会超过七十万人。
相比较吐蕃强盛时期的数百万人口,随着气温下降,青藏高原的环境也开始恶劣,人口开始不断减少。
如今能有七十万人已经不错了,毕竟开始解放初期也不过才一百万出头。
“殿下,侯显与李英、木土、刘昭四人都上疏认为马赋过重,请酌情减少,您看”
郭资面对朱高煦还是比较底气不足的,毕竟他是朱棣的人,而非朱高煦的人。
“五户一马,并且还赠一百斤干茶,这还苛刻”
朱高煦闻言皱眉,要知道大明在西番的马赋,与其说是单方面的税收,不如说是双方面的贸易。
诚然一百斤干茶成本不过三四贯,而西番马匹若是运往内地则动辄七八甚至十余贯。
但如果算上运送茶叶的运费,实际上一匹马大明也赚不了多少,况且西番之地征集的马匹基本都投入军队了。
“茶叶固然好,但当下西番更缺的是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