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衣锦还乡
“杀”
“噼噼啪啪”
苍山下、洱海畔,当喊杀声响起,数百骑兵正在一个男人的率领下,反复冲杀、蹂躏与他们为敌的数千铜甲敌人。
他们策马来回面突,手中的骑兵燧发枪成为了最优秀的杀人兵器。
他们每面突一次,那数千土司兵便要倒下上百人,如此反复数次后,那数千土司兵终于承受不住,开始向西溃逃。
与此同时,被他们包围的大理府治所太和县内也冲出了数以百计的明军。
腹背受敌下,数千溃逃的土司兵要么成为俘虏,要么成为明军蹄下亡魂。
站在山丘上,江淮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带给了他不小的震撼。
尽管他知道官兵战力彪悍,可他没想到,官兵居然能以数百骑兵击垮俘虏十倍于己的土司兵。
如此看来,这场改土归流也不过就是一两年时间罢了。
此外,由于大理卫还要驻扎龙尾关等关隘,所以驻扎太和县内兵卒不过数百。
加上没有换装火绳枪和燧发枪,所使用的仍然是老旧的火门枪,因此他们并不敢单独出城野战,但打配合是毫无问题的。
他率领十余名武将走进来,江淮见状连忙起身作揖。
没有时间过多停留,他便被两名骑兵带往了太和县。
西江镇没有城墙,若是遭遇土司兵,那恐怕连被围的机会都没有。
距离它不远处,还有曾经隋唐时期,南诏太和城的遗址。
走在石条路上,江淮不得不佩服太和县的繁华,在他看来,太和县比昆明城要繁华太多,而且这里的文化、学习氛围也很好。
大概半个时辰过去,江淮便听到了窸窸窣窣的甲片声。
行程间,骑兵勒马表示抵达目标,江淮侧目看去,便见到了大理卫指挥使衙门。
当地的少民建筑融入了汉人的许多建筑方法,但对比下还是有很大的发展,例如当地的少数民族喜欢将房屋增高,十分重视房屋外观的装饰,特别对门楼和堂屋门窗的装饰十分在意。
“这次滇西土司联合叛乱,你们立马派塘骑去查清楚,看看滇西九十六家土司,有多少家参与了叛乱。”
走入太和县内,里面居住着各类民族,穿着各类服饰。
王瑄抬手一压,示意他坐下,随后便带着武将们走入正厅,转身对众人吩咐道
忽的,号炮声响起,而山丘上,江淮两侧的骑兵也开口道
虽说他清楚滇西许多少民很早就被改土归流,但见识到了大理的情况后,他还是不免有几分担心。
“你在南京的事迹我听说了,干得不错,给我们长了脸”
因为刚刚结束战事,城内的百姓心有余悸的站在自家门前,而他们的家也各有风格。
除此之外,他们的官话也要比滇西地区好上许多,城内外的水车到处都是,军户带来的先进农业灌溉技术,使得洱海周边许多干旱的田地变为肥沃的农田,因此这里的粮价也要比其它地方便宜不少。
太和县作为大理府治,居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其城始建于洪武十五年,至今已有三十五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