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都是大明百姓,可由于工价不同,故此铁路工人的工价也各有不同。
“况且,甘肃之地贫瘠,入冬前能找工做半个月也是一件惠民之事。”
见他们走出,许多人纷纷起身凑近,而吏员们也走出一人,朗声道
“工价二十文,供食宿,另外若是有愿意跟着队伍前往其它府县修路的,走出武威县后,工价每日三十文,清楚没有”
二十文的工价在江南来说算是平常工价,但在甘肃这种地方就是天价。
两相对比,官营的工场往往给饭吃,给住处,还给工钱。
在吏员的指挥下,他们很快开始在官道不远处的戈壁滩上开始工作。
“如此一来,朝廷就可以走河套前往甘肃,唯一的变故就是人口不足,修路显得比较困难。”
想到这里,工人们又埋头干起了活,而站在官道上的一名官员看着这情况不免点头。
在这里已经等待着数百名身穿粗布麻衣的各类民族百姓,由于朱元璋的政策,在大明境内的色目人虽说免遭屠戮,但是必须使用汉字,学习汉语说汉语,同时以前的色目人姓氏也要简化为汉姓。
听闻朝廷有一种机器能抽水,若是这种机器能轮到他们平头百姓使用,那日子便能好过许多了。
从一开始的几千,到后来的几万,一时间工程进度越来越快。
“让黄福用草方格的办法,看看能不能依托沙漠与祁连山边缘修建一条通往宁夏的铁路,再想办法把宁夏和五原县连接起来。”
如果敢违抗,轻者打入奴籍,重者直接咔嚓,这就是所谓的复唐宋衣冠,禁胡服胡语。
此外,色目百姓须着猪皮靴,不许乘骑,一旦违反,平民将其打死也不会论罪。
“算了,还是召他前来吧”
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十几名负责护卫的军士。
“不过若是从人口稠密之地开始修建,以高工价诱惑百姓出远门修建铁路,那想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清楚了”
朱高煦将奏疏丢到了桌上,身旁的亦失哈闻言躬身“陛下别气坏了身子,想来也只是下面人急功近利罢了。”
另外,朱元璋还规定了色目女子必须与汉人男子结婚,不许与本族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
一個力夫每日少说得扛数千斤货物,有的时候遇到黑心商贾,每天一万斤也有可能。
似乎是因为到来的人有些多了,故此驿站之中也走出了几名吏员。
渐渐地,材料开始跟不上人力修建的速度,加上寒冬即将来临,故此只能放了几日假。
依托祁连山能耕种的土地并不多,甘肃近二百万百姓分下来,每人也就两三亩罢了,亩产不过九斗便已经算是极高,正常也不过七八斗罢了。
朱高煦一拍脑袋,将自己这些日子想到的办法告诉了亦失哈,最后却还是觉得由自己亲口告诉黄福比较好,故此传他前来。
不多时,黄福急匆匆赶来,朱高煦也起身让人拉出大明西北的地图对黄福说道
“你先坐下,我的意思是从张家口经太原到凤翔的铁路依旧修建,但在原本的基础上,将河套的这条铁路延长,在修抵五原县后,南下前往宁夏府,然后绕道前往武威。”
朱高煦如此说着,黄福闻言缓了缓后作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