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靖难攻略 > 第479章 传统手艺

第479章 传统手艺(2 / 5)

另外,每年都有官员出钱包车来带亲眷家具北上,这也是收入的大头。

似乎是上次乘坐留下了阴影,故此上车前朱瞻壑特意询问“这火车这般,时速多少”

“卧铺”朱瞻壑愣了愣,他不知道他两年没回家,火车都有卧铺了。

打开门,里面摆放着一张五尺宽的床,旁边还有可以坐着泡茶的桌椅板凳,以及单独的厕所。

厕所比较狭小,但总比没有好。

按照这个速度,两京铁路最起码要三年半才能回本。

在站长的带路下,朱瞻壑来到了车厢中间的位置,而这里是车厢内唯一有门的隔间。

朱瞻壑看着自己面前的房间,暗自许下心愿,随后便招呼沐氏进入房间休息。

年纪渐长,加上军校四年的磨砺,朱瞻壑对于报纸的态度也越来越重视。

要知道如今的南直隶普通力工工价也不过二十文,山东、河南、北直隶只有十五文,唯有两京稍高,也不过每日三十到五十文不等。

朱瞻壑颔首在队伍护送下走出站点,一辆被特意安排出来的火车出现在他们眼前。

“百姓坐车的多吗”

南北走一趟,正常下来刨除人工和成本,基本能赚二百贯左右,货运也基本差不多。

“这是最新版的火车,只拉一节的话,最快的速度是每个时辰一百二十里左右,按照当下的情况,大概十四个时辰才能抵达,故此这车是卧铺车厢。”

他手里拿着大明报,目光在报纸上翻阅有用信息。

其中关于修建铁路、介绍火车与新作物的篇幅并不少,毕竟修建铁路这一项就涉及到了数以百万计工人的生计。

单就两京铁路来说,从北京修到凤阳,每日用工人次在五至七万人浮动,一年下来就是上千万人次,发出去的钱近百万贯。

这些钱都落到了工人手中,工人们用双手养活了自己的亲人。

单单这一举动,便使得两京铁路沿边诸省经济繁茂。

以工惠民,这是大明不断搞大工程还能越来越富裕,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的原因之一。

当然除此之外,朱棣与朱高煦两人不催工的态度才是工人能舒服工作的主要原因。

“这报纸上说,朝廷准备在两京铁路竣工后开始修建京津铁路和中原铁路。”

“这要是修通了,那秦岭长江以北的商品就能流动起来了。”

朱瞻壑笑着评价报纸上的新闻,沐氏闻言好奇道“商品流通能怎么样”

“嗯就拿粮食来说。”朱瞻壑选了一个好例子

“湖广的粮食很便宜,每石不过三百文,而山西、陕西有的地方粮食却能达到每石五百文。”

“朝廷有常平仓,如果能从湖广买数百万石粮食运往陕西,那陕西的百姓就能吃便宜的米了。”

“可陕西的农民怎么办”沐氏不由询问,朱瞻壑见她这么说,也笑着指着报纸说道

“这里写了,朝廷在陕西弄了很多矿场和手工作坊,一些农民可以入厂打工,一年下来收入比种地高出好几倍。”

在机械化的农业社会下,农业确实不算特别辛苦,但在这个时代,种地无疑是苦累的代名词,尤其是降水线东移,产量并不高的西北地区更是如此。

亩产一石,在陕西绝大部分地区就已经算是好田了,如此来说,累死累活种五亩地才能堪堪养活自己,勉强买点油盐酱醋。

与之相比,陕西的工价虽然不如北直隶和东北的高,但比起种地来说,那可真是轻松太多了。

如今的许多矿洞已经用上了混凝土和轨道以及矿车,干起活来比起以前轻松许多。

之所以这些东西能出现,也得益于蒸汽抽水机的出现。

蒸汽抽水机的出现,不仅让运营矿洞的成本降低,也让工人不用再泥泞的矿坑中摸爬滚打,不用再忍受双脚泡在水里一整天的苦楚。

没了积水,铺设轨道和拉拽矿场就轻松许多了。

虽然说环境依旧恶劣,但比起同一时期的任何国家,大明的矿工都是最轻松且工价最高的。

例如在石见银矿开采银矿的日本矿工,干一天活顶多能买三斤粟米,勉强养活两口人,甚至还不够吃。

最新小说: 网游三国:我率华夏战万国 武侠网游:比武穆念慈,黄蓉急了 渊天辟道 逐仚 蜀汉的复兴 采阴 鸿蒙圣主 混元道纪 我的夫人竟是魔教教主 奥特:开局收服眼Q,正义乐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