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茨等了两分钟,这些人支支吾吾的连一句像样的反驳之话都说不出来。
“够了,出去吧。”
弗兰茨已经没有兴趣继续浪费时间,眼前这些人不过是一群可怜的替罪羊,真正的幕后之人肯定不会如此不堪。
只要派秘密警察出去查一查他们最近都接触过什么人就不难找出所谓的幕后黑手。
弗兰茨此时做的这些本质上是在完成哈布斯堡家族先祖未竟的事业,教育制度本身就是权力结构的一部分。
一位法国社会学家曾经说过:“所有表面上的公平教育本质上都是在维护原有的权力结构。”
只不过经过美化之后很容易被人忽略而已,十九世纪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的本质是在筛选和分层,决定哪些人可以进入权力结构,哪些人会边缘化。
弗兰茨垄断教育就是在搞中央集权,巩固皇权的同时再赚一点小钱。
如果那些小贵族和底层官员,以及一部分资本家掌握了教育的话语权,那么他们就会对学生灌输他们的思想,并且以最终夺取与他们理想相称的地位为目标。
当然如果是仅此而已还好,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正视自己,反而喜欢无限放大别人的缺点。
那么一来学校非但无法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反而会成为叛乱份子的温床。
到时候就会如同这次一般,一群人成为了别人的棋子而不自知。
如果帝国政府让步了,那么他们就会继续利用这一点做大做强,直至完全控制话语权。如果帝国政府不让步,那么一场惨案在所难免,对帝国的力量和威望都是一种消耗,他们一样是取得了胜利。
而且思想这种东西是很难关住的,除非学习清朝大搞文字狱,宁可不发展也要维稳才有可能将民众的思维锁死。
但问题来了,奥地利帝国在欧洲中心,帝国政府很难切断对外交流。而且奥地利帝国外部强敌环伺极容易被从外部打破,根本就不具备闭关锁国的政治环境。
所以弗兰茨一开始就不能给对方机会,否则必然会贻害无穷。
至于那些真正出生就在罗马的人,弗兰茨为了不让他们危害社会,决定把这些人集中在一起进行人格修正。
他们要么选择成为国家的栋梁,要么就只能被命运遗忘,离开贵族学校之前至少要让他们拥有一个相对正常的人格。
所谓的贵族学校会采用完全的军事化管理,他们确实可以享受最好的资源,但同时也要完成繁重的知识、体能、军事、艺术等方面的任务,并且承受巨大的压力。
除此之外,对于那些真正的天之骄子,他们可以提前获得人脉。简而言之就是可以让牛逼的人更牛逼。
至于那些人格有缺陷的人也可以得到提早纠正,至少可以给他们套上一道锁链,让他们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奥地利帝国的贵族学校就是皇家学院。)
至于公立学校则要相对注重公平,让各阶级、各民族、各文化的人群慢慢融合,实现真正的帝国统一。
那些整天主张自己的权利,却不想为帝国付出的人,弗兰茨不想去管。
奥地利帝国不是慈善机构,更不是许愿机,想要帝国的重视,要么投资金钱,要么投资忠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