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几道闻名遐迩的名菜,一道是“红烧熊掌,”从关外庄子上供的,色泽红亮,油光四溢,看不出是熊掌的样子,还点缀了一些汤汁在上面,
“来,都尝尝,这可是稀罕菜,一年也寻不上两回,边关苦寒,人丁稀少,能有好猎户打到熊瞎子,那都是老天眷顾,更别说,把熊瞎子从关外运到关内,女真人拦路,甚为艰难。”
这是老太太的感慨,关外那些庄子,当年都是贾家的金窝窝,如今只剩下宁国府的一个庄子留在那,有当无了,
李纨眼神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不过一桌子人瞧稀奇,纷纷伸出筷子,夹了一丝肉,放入嘴里品尝。
果然美味无比,李纨尝了一口,却有些怅惘,想到京城外面学子讨论的话题,也就是兰哥儿带回来的,转头问道;
“不知林姑娘可知晓关外的事?”
这话问的突兀,林黛玉放下筷子,摇摇头,
“却是不知,但也听过侯爷所言,边关关外苦寒,生活艰辛,”
眼里不明所以,大嫂子怎会问到这些,
王熙凤也没想明白,怕大嫂子多说多错,插言道;
“哎呀,你怎么问起黛玉来了,要问也是问我,关外在北面,北面什么情况,京城谁人不知,北地苦寒,粮食不丰,常年是多有饿死之人,加之异族肆虐,哪里是人待得地,”
好似想到些什么,洛云侯不就是关外吗,赶紧闭了嘴,
“你啊,嘴里的话,就是多,”
李纨白了王熙凤一眼,她的用意,李纨如何不知,尤夫人见此,也笑了笑,
“凤丫头也是好心,北地是苦寒,这些话,我也听过,这几日,整个京城士林都传遍了,晋王殿下,和洛云侯南下之前,曾在马车内详谈一件事,引起不少人讨论,”
尤夫人虽然不善言辞,但是宁国府如今,就那么几个人,赖升又上了心,府外什么情况,一日一报,尤夫人不想听,就说给银蝶听,这样一来,尤氏怎能不清楚府上的动静,当然,许多人都是看在肚子里的金贵,才如此的,
说话的由头,也把众人好奇心吊了起来,就连王熙凤也不明所以,尤嫂子又是说什么事,府内外,她怎么没听过什么学子讨论的话,也许是这几日忙,忽略了,
“那感情好,难得尤嫂子也有开口的机会,既然大家伙都在,聚在一起,那就让尤嫂子好好说说,什么事,还能得士林学子争论,不会又是科举的事吧。”
王熙凤并未读过书,王家也没有让女子读书的习惯,都是族里学堂,偶尔过去听得几个私塾,认识几个字,再多的,她也认识不清,好在,身边的人都是机灵的,自己也多记了一些,但就是因为如此,才觉得科举这些,实在是枯燥乏味,要不是宝玉和兰哥儿科举,谁还能想着这些,
但其余人不一样,三春丫头从小慧心,女红私塾,都是学了不少,史湘云那时候,也是侯府大小姐,也念了不少书,黛玉更是不提,书香门第,从小耳目濡染,早已经堪比秀才,宝玉就算再不学,这些也不在话下,
所以桌上,除了王熙凤还有大太太,二太太不喜这些,就是宝玉有些闷闷不乐,功名利禄不过是红尘泥土,
“那尤嫂子就说说,什么事还能引起学子争论,科举不是已经过去了吗。”
说话之人乃是惜春丫头,从敬老爷走了之后,原本活泼的惜春,仿佛也长大了许多,至于后来贾母和黛玉作保,入了侯府定下名分之后,又渐渐变了回去,这一声,问的清脆,
黛玉则是抿嘴一笑,惜春的样子,她竟然颇为喜欢,
“尤嫂子,应该不是科举的事啊,放榜都那么久了,该问的都问完了,想来京城又多了什么趣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