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1933年。
过去一年里,奥匈帝国艰难度过了一段漫长的动荡时期,在1932年末,除了经济依旧艰难以外,帝国的政治动荡反而平静了少许,除了一些民间的示威游行,街头暴乱以外,没有发生大规模性的全国冲突。
但这并非奥匈帝国内部就此稳定,反而是各方势力正在积蓄力量,试图给这个年迈的帝国致命一击。
奥匈帝国北部波西米亚的小城利贝雷茨,就在酝酿一场新的风暴。
利贝雷茨只是奥匈帝国的一座小城市,其1932年人口大约在六万,城市建设在卢萨蒂亚内塞河畔,四周被山脉环绕,
从地图上来看,这座奥匈帝国小城靠近德国,距离德奥边境不超过二十公里路程。
本来波西米亚在奥匈帝国境内的位置就已经太过靠西北,而利贝雷茨更是在波西米亚的西北部。
但是,利贝雷茨这座人口不过十万的边境小城,却是奥匈帝国最重要的纺织业中心之一,仅次于维也纳,排在全国第二位。
利贝雷茨之所以能成为奥匈帝国的纺织业中心,是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
首先是纺织业最基础的原材料方面,它地处波西米亚北部,并且靠近萨克森还有西里西亚,而这些区域正是中欧重要的羊毛,亚麻和棉花产区,所以利贝雷茨能够比较轻松的获取纺织业发展所需的原料。
交通方面,19世纪,利贝雷茨就有铁路经过,并且连接维也纳,布拉格,德累斯顿和柏林等重要城市,是德奥两国间重要的交通枢纽,有利于市场开拓,也利于原材料的进口。
传统继承上,利贝雷茨在工业时代以前,就已经有比较发达的手工纺织业发展,最初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生产亚麻和羊毛制成品。后来,萨克森移民带来了更先进的纺织技术。
19世纪以后,英国纺织机械传入当地,利贝雷茨的工业化也就此展开,在利贝雷茨出现数千工人的大型纺织工厂,同时成立了专业的纺织技术学校,培养专业人才。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利贝雷茨的纺织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次利贝雷茨主要搭上了德国的顺风车。
德国企业和工程师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同时在化学染料领域,当时德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最后是奥匈帝国这个平台,是利贝雷茨能够成为奥匈帝国,乃至欧洲最重要纺织业中心的原因之一,他充分享受了帝国大市场的优惠,从来不缺乏销路,同时还能依靠奥匈帝国强盛的国力,将产品卖到东欧,巴尔干半岛,中东等区域。
总而言之,利贝雷茨的纺织业极为强悍,在奥匈帝国占据重要地位,甚至被誉为“波西米亚的曼彻斯特”。
这座在世界都数的着的发达纺织业城市,人口却只有六万人口,就可以看出它在纺织业领域的发展。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过去利贝雷茨依靠纺织业,日子过的风生水起,但是经济危机来临之后,利贝雷茨也是最容易遭受打击的城市。
一方面,利贝雷茨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不说欧洲方面,全世界这么多年来新崛起的纺织业城市都不知道有多少,纺织业的门槛还是比较低的,也最容易导致产能上的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