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的叔祖父,也就是鲁道夫皇储的叔叔,恩斯特的岳父斐迪南大公,依旧还在世,而他又是东非海军的缔造者,一直都在东非养老。
这个时候,去投靠斐迪南大公,实际上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斐迪南大公没有子嗣,卡尔过去后,可以接手他在东非的人脉,帮助哈布斯堡家族在东非顺利发展。
毕竟,斐迪南大公在东非的人脉可是很强悍的,尤其是海军方面,许多高层年轻时都在斐迪南大公手下做事。
当然,即便没有斐迪南大公这层关系,哈布斯堡家族去到东非,也不会过的太差。
鲁道夫皇帝说道:“到了东非以后,你们也别想着日后恢复奥匈帝国,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可能重新回到欧洲,最多就是在奥匈帝国,匈牙利等地区独立发展。”
鲁道夫并不打算也搞出一个奥匈帝国流亡政府来,因为这太不切合实际了,而且海外复国,完全就是一个无底洞,就算哈布斯堡家大业大,也经不起折腾。
他已经很明白,假如奥匈帝国解体的话,君主制在这片土地上,就彻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至于匈牙利,达尔马提亚这种可以接受君主制的地方,最后也只能当一个“虚君”,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要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
就比如工党,如果他们真在奥匈帝国建立政权的话,别管是不是“虚君”,那肯定都是要清算的目标。
鲁道夫皇帝说道:“总而言之,加入帝国的局势不可挽回,你们不要有任何妄想,老老实实的留在东非发展,实在想折腾,也不要回到欧洲。”
“欧洲没有任何操作的空间,尤其是帝国范围内,我有预感,即便帝国真的垮台后,各个民族也不可善罢甘休,未来这里会是欧洲风暴点,就像巴尔干半岛一样,没有几十年时间,很难平静下来。”
他的这种判断,是源于奥匈帝国糟糕的地缘位置,在帝国还存在时,凭借强大的国力,奥匈帝国可以维持区域内的稳定,可一旦帝国解散,这里将会成为其他国家,尤其是苏联和德国博弈的重点区域。
还有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等等国家和地区,也虎视眈眈。
不说外国干预,独立后各国和各个政权的扯皮,短时间里就别想安稳,包括人口问题,领土问题,还有帝国资产的瓜分等等,都是一笔烂账。
想到这里,鲁道夫冷哼了一声:“帝国内部那些虫豸,就让他们使劲作吧!等到帝国真的完蛋,到时候,看他们如何收场。”
“我们在的时候,他们或许可以不满我们的统治,等哈布斯堡真的离开,他们别以为就真的挣脱束缚,德国和苏联等国家,同样不可能放过他们。”
“奥匈帝国说是列强,实际上只是各族的避难所,而他们想拆掉这个避难所,就必然要承担外部狂风骤雨的摧残。”
鲁道夫皇帝对于帝国里的各方势力,怨气是很大的,虽然说哈布斯堡的存在,确实阻碍了帝国发展,可从良心上来说,正是哈布斯堡家族存在,维持了帝国的过去的统治,奥匈帝国再不堪,总比周边那些小国,弱国日子过得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