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赫拉并非殖民地,而是东非花了四万莱茵盾买过来的土地,这一点很重要,东非能够自由决定对这里的处置,同时获得了达赫拉,东非还能参与到未来非洲西北部海洋权益的开发。
而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未来东非渔民能够理直气壮的参与到西北非渔场的捕捞活动中。
现在世界的四大渔场是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和秘鲁渔场。
但是到了21世纪,传统四大渔场因为过度捕捞,生态破坏等问题,排名就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中,纽芬兰渔场直接崩溃,名存实亡,而北海道渔场和北海渔场也跌入区域性重要渔场行列,艰难恢复。
而在21世纪的新四大世界渔场,分别就是始终坚挺的秘鲁渔场,然后是西北非渔场,西南非渔场,美国加利福利亚渔场,三个后起之秀。
这四大渔场和世界上的四个沿海寒流有关,秘鲁渔场对应秘鲁寒流,西北非渔场对应加那利寒流,西南非渔场对应本格拉寒流,美国加利福尼亚渔场对应加利福尼亚寒流。
21世纪的四大渔场中,西南非渔场也刚好在东非西南沿海,和南非共享,这也是东非海洋渔业最发达的区域。
除此外,东非东海岸还有索马里渔场,但是索马里规模达不到世界渔场第一梯队,更重要的是这个渔场只是一个季节性渔场。
近些年以来,随着东非经济和物流业的发展,市场对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东非本身是一个人口两亿的超级大国,所以能够获得新的渔业资源产地,对东非来说,并不是一件小事。
所以,能够通过达赫拉,加强东非对未来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西北非渔场的控制,这很划算。
这就等于未来东非同时坐拥两个世界级渔场,也就是西南非和西北非渔场,从而推动东非海洋捕捞业的发展。
除了海洋渔业以外,在达赫拉沿海也可能存在油气资源,不过,这就不是很明确了,东非目前也不太关注这一点。
台尔曼说道:“那些租借的港口,哪怕条约签订很久,未来也会面临被收回的风险,而达赫拉就完全不用担心这种情况的发生。”
“这里本身就是帝国的合法领土,同时也不可能存在脱离帝国的离心力。”
台尔曼这完全是一句废话,毕竟达赫拉根本就没有本地人口,周边也没有大型聚落生活,而且,达赫拉资源匮乏,几乎所有资源和补给都依赖东非国内的支持,就比如食物和各种设备,能源等等。
克里斯汀在听完他的话后,说道:“你说的确实有一些道理,不过想要维持达赫拉,我们肯定要付出比美国更高的成本,尤其是初期建设上。”
“达赫拉湾我见过,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港口设施,东非光是想建设一个能够停泊军舰的港口,就要花费不少力气。”
“远不如获取其他可现成利用的港口方便,不过也正如你所说,北方国家根本不可能让我们轻易获得这样的地方。”
北方国家,其实也就是东方国家常说的西方国家,而东非因为位置的原因,偶尔也会用北方国家来指代欧美列强势力。
台尔曼说:“其实,现在帝国在海外的军事基地,大多数位置都不算太好,不过,这对帝国而言,并不是太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