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而做。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这便是描写洛神的千古名篇,一个人心中有一个洛神,一千个人心中有一个不同的洛神,只有顾恺之画的让所有人挑不出毛病
顾恺之的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被后世称为“铁线描”。
唐代张彦远对顾恺之的画评价为“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雷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也。”
可见后世对顾恺之的评价之高
凤九霄仔细端详了半晌,道“三郎得没错,真有可能是赝品”
花三郎一脸得色,刚想趁热打铁、表情浮夸地吹嘘几句,忽然看见刘灭周那双眼睛一片冰冷,似乎瞪了自己一眼,他连忙收敛心神,总算忍住没出来。
但他仍然心有不甘,为了继续彰显自己的存在感,他故意没话找话,问凤九霄“庄主,那你这幅画能卖多少钱”
凤九霄瞅了瞅他,似乎眼神里突然浮现出另外一个熟悉的影子,他微微一笑道“我又没卖过画,我怎么会知道能卖多少钱不过临摹之饶手法也是妙到毫巅,料想必也是一代名家,这画应该是唐代摹本,即使是赝品应该值不少钱”
花三郎问道“对了庄主,你咋知道是赝品呢”
凤九霄道“首先一幅真品是有灵魂和气韵的简单的就是真迹有生气,赝品有死气胸有成竹这句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花三郎道“就是做事情很有把握呗。”
凤九霄道“嗯。一位先贤过,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就是画竹之人必先胸有成竹才能画得运笔如飞,一气呵成才能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你想,稍纵即逝,就是速度慢了就不行,差一点心中的竹子就要消失了,或者变形了,他整幅画就会越画越走样,与初衷差得越来越远,最后就越来越不自然真迹是照着竹子画,结合了画家自己的构思和想象,结构紧凑、布局森严,心境与笔意完美契合,每一笔、每一划之间的衔接才能丝丝入扣、衣无缝,让人看不出半点突兀之处。也就是后人所的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赝品却是照猫画虎,对着死竹画竹,自然无生气而且眼前这幅画至少有三处停滞、卡顿之处,明显不是一笔而成,以这幅画的意境来讲,这几处没有停顿的必要,以顾恺之的功力来讲,这几处也不可能卡顿,所以必然是后人描摹时不能一气呵成、一笔贯之造成的漏洞。
再者晋代的纸质历经百年沧桑变得有些枯黄,但这种褪色是经历无数岁月侵蚀造成的,颜色变化是自然而然、潜移默化,所以无迹可寻,而这幅画所用的宣纸的黄白变化泾渭分明,明显是用人为处理过的,造假的迹象略显明显。”
花三郎仔细观察,目光随着凤九霄的手指游移,停顿,终于发现了几点异常之处,他不禁赞道“庄主不愧是学究人,连这幅画的真假都能看得出来厉害你要不我还真看不出来我只能凭感觉猜测画是假的,你要是这幅画是真的我也相信呵呵,今又涨学问了庄主果然厉害,不服不行”
凤九霄也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道“怎么看着三郎的身上越来越有军的影子了呢”
花三郎脸不红、心不跳,一本正经地道“李军就好不懂装懂,纯粹是为了拍庄主的马屁而无原则的夸赞庄主,我是真正知道个中精髓才愈发知道庄主的厉害之处,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景仰,这与军完全是两个概念,我身上怎么可能有他的影子呢”远在数百里地之外的李军突然打了几个喷嚏,“谁特么又念叨我了”
却见邱少自外边进来。
当邱少一进来,凤九霄便已经知道邱老太爷必定没有同意
邱少的眼神里已经充满列意和提防这是刚才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