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放在以前,那时杨平还没有获得诺奖,天天呆在手术室做手术,这种手术宋子墨根本不会担心杨平能不能拿下。现在不同往昔,教授似乎已经脱离临床一段时间,恐怕手已不熟。
杨平站在电子屏幕前,来回走了几步,好像没有过多的思考:“什么时候安排手术?”
“可以做手术?”宋子墨想确认。
杨平觉得宋子墨这话多余:“不做手术你收进来干吗?这手术难度有点大,下周实验室那边事情不多,正好,所以你最好安排在这几天,头部和颈椎的手术比较麻烦一点,心肺这边稍微好一点,另外分离之后的重建你们要做好方案,肯定会需要一些人工材料补缺,提前联系锐行那边个性化设计。”
其实实验室那边事情再多,也轮不上杨平来忙,实验室那边有几员大将撑着,那么多顶尖博士,哪轮到杨平来辛苦,在实验室那边杨平也是甩手老板。
相当于不管是实验室和临床病区这边,杨平都是甩手老板,谈不上有多辛苦,做的都是动脑筋出主意的工作。
教授信心这么足,居然不带一丝犹豫,看来教授对自己的手术水平很有信心吗,可是手术这东西,终归是手艺活,宋子墨心里还是有点忐忑。
这难度可不是一般大,分离颅底和颈椎的时候手抖一下可能就致命。至于术后造成的缺损倒不是难题,人工内植物、扩增出的皮肤肌肉完全可以做到重建覆盖,甚至颈部一些肌肉也可以被重建。
大家很忙,不能耽误太客气时间,杨平说:“这个手术将准备工作做足,安排下周哪一天吧,我亲自上台,要是没有其它事情就散会,大家各就各位。”
新来的进修生们颇为惊讶,这种病例不是要来来回回各种讨论吗?怎么早交班后的小会就这么轻描淡写地一锤定音,看起来太敷衍了吧。
其实在杨平眼里,这种病例诊断明确,手术指征明确,手术方案也明确,这一切都是公认的,没有什么需要耗费太多时间的讨论。
要讨论也是宋子墨带科室的医生讨论,因为现在的宋子墨已经可以独立撑起临床病区,杨平也有意给予他最大的自由,让他像一个真正的主任那样独立行事。
散会后,杨平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喝了几口茶,坐在办公椅上休息一会,然后准备去实验室那边了解k生物制剂研究的进度,看看它已经迭到第几代,是不是出现变异。
宋子墨敲门进来,杨平见他没去手术室:“怎么?今天手术不多?”
“不急呢,我是想来请教今早那个连体人的病例。”宋子墨表明来意。
其实宋子墨是来提醒杨平,这个病例手术难度非常大,比之前的脑干手术难度更大,因为分离的不是肿瘤,而是两个都需要保护的脑干,两个脑干有没有分界线,分界线在哪里,都没办法提前知道,完全依靠手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