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文不管闲事,性格随和,赵雅芳也去了棱角,成了这家里最爽快的人。
同奶婆婆孝敬,同婆婆温顺,对弟弟、弟妹以及小姑子更是关心备至。学校的房子好好收拾出来了,可再没说搬出去住的话。
李学武班上的事她帮不到,可回收站这边的账目一直都是她在管着,很是稳妥。
回收站体系虽然不能说庞大,可也分支众多,没有个信任的人李学武也管不过来。
正因为有嫂子的帮忙,他才敢一周看一次报表,不然哪里能这般潇洒。
李姝和李宁送来这边,她要是在家就帮忙看着。她要是不在家,给李唐买什么,都会带出李姝和李宁的份,一个东西买三份。
一个东西买三份这件事好像已经成了李家养孩子的习惯了。即便孩子不在一起,这好吃的、好玩的也会买了送对方家里去。
赵雅芳本就不是小气的人,有李学武做在前头,她这个当嫂子的就不能落在后头。
二小叔子能付出十分真心,她就敢奉献十二分真意。差钱行,差事可不行。
说起来也是古怪,这李家明明都分家了,可日子过起来比不分家的家庭更团结。
李学武主外,赵雅芳主内,本也不是两口子,可拿主意的爽快劲配合的相当默契。
有时候家里有事情,两人一个眼神的碰撞便知道彼此的主意,事情也就定下来了。
李顺和刘茵想要提意见都没法开口,因为他们能想到的,这两人早就想到了。
说憋屈吧,也不是,说欣慰吧,还有点无奈,孩子们成长的快,他们都觉得老了。
李学文当大哥的想摆烂,在弟弟、妹妹面前都觉得有些没面子,也开始努力上进。
就更别提李学才、姬毓秀和李雪了。有爽利持家的大嫂和睿智成熟的二哥在前面,他们想不成材,想不成熟起来都不成了。
李顺为啥敢一去山上两三年,家里的事情全都不管,还不是看孩子们能独当一面。
没有孩子们折腾,就连刘茵和老太太都觉得舒心,这几年没有口角矛盾,更是没病没灾,顺顺利利的。
李学武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家里能指望的唯独大嫂赵雅芳。
以前大嫂的那个性格他一点都不埋怨,男人要是没有这点肚量就别出去办事了。
他大度,谦让,也把大嫂哄好了,两人联手经营这个大家,顾好自己的小家,这李家的日子还能有个不蒸蒸日上?
当小叔子的能做到这个地步,那作为娘家人,赵根也好,尹满仓也罢,都记着情。
李学武的照顾他们心里记着,嘴里并不说报恩还情,因为也还不情。他们各自都明白,这是实在亲戚,只能好好处关系。
今天来李家吃饭,无论是赵根还是尹满仓,都没有求情办事的意思。
说起赵雅萍完全是无意识的,要不是喝酒有点多,这嘴也不会惹豁子。
出门以后赵根对妹夫都有意见,怪他不应该在饭桌上提这件事,给亲家找麻烦。
尹满仓也有些讪讪,这件事他真没想着能办的这么快,只是心疼外甥女提了一嘴。
回头想想着实不应该,毕竟赵雅军两口子还在饭桌上呢。当着李家人的面提这个,好像是逼着小两口带妹子进城。又像是讲究小两口不照顾家里,请李家帮忙照顾孩子。
反正是两头都不讨好,赵雅军性格憨厚本分不会说什么,可他这当姑父的不能不说,不能让小两口因为这个窝心叽咯。
赵雅军和王露也是为难的,当时还没来得及开口,便被大姐和二哥把话题扯过去了。
三言两语之间便定了雅萍进城以后的安排,再开口说话倒显得他们不诚心了。
姑父的歉意和解释,也让小两口自责内疚,这顿饭吃的颇为不舒服。
再看李家这边,送走了父亲和姑父,又送走了弟弟和弟妹,赵雅芳颇觉得自责。
“雅萍过了年也才十三,小宁一个人在家带两个孩子本就忙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