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那么容易哦,哪怕是站在广场最边缘,离城门楼子最近的直线距离也超过了150米,站在150米开外看一个人就如同站在标准400米跑道的操场一侧看向另一侧。
能模模糊糊辨认出一个人就不错了,五官啥的压根看不清楚。
城门楼子上的那副大照片倒是能看得很清楚。
“等你长大以后当了兵,争取在国庆节在长安街上走一趟正步,到时候打敬礼保准能看到。”唐植桐看小舅子有些失落,在旁边给他出主意。
虽然现在还看不出叶主任对敬民以后的人生安排,但唐植桐盲猜不外乎两种,一个是参军,另一个就是走向管理岗位。
但凡以后经个商,都算家庭中落了。
“嗯嗯,我最喜欢当司令员了!”一听这茬,敬民来了兴致,小胳膊举得高高的。
“人不大,口气不小,你知道司令员是多高的位置吗?一会还去不去广场了?专心吃饭。”小王同学可没在弟弟身上用鼓励那一套,就敬民的性格,给点颜色就敢开染坊,一说参军都敢盼司令员的位置了。
这也就是年龄小不懂事,但凡稍微大一点,让人听了去少不了一顿笑话。
凤珍不知道嫂子的过往,听静莹这么一说,难得的开口问了一句:“嫂子,你观礼的时候什么心情?”
“当然是激动了,夸张点来说就是心潮澎湃,生死置之度外。
我记得有一回国庆节,好像是56年。
刚开始天还好好的,等阅兵式过去后,十一点来钟吧,群众游行的时候,天就开始下起了小雨,雨越下越大。
我们就那么站着,手里举着自己做的花,喊着口号,一直坚持到游行结束,没有一个人喊累,也没有一个人早退。”
小王同学笑笑,对凤珍与敬民的态度迥然不同。
“不是,你参加过几次?”听了这话,唐植桐为之侧目,感情小王同学不止参加了一次“观礼”?
“好几次。”小王同学调皮的跟丈夫眨眨眼,愣是没说次数。
唐植桐一瞅这架势,得嘞,回去上家法吧,棍棒之下肯定能让小王同学吐出点什么。
吃完饭,几人出了太庙,由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南门来到了长安大街。
游行已结束,大街上难得交通拥堵了一回,不少前来游园的游客和参加游行的群众还没有散去,三三两两的往返于广场和城门楼子之间。
唐植桐留意到不少人拿着相机拍照留念,又看了一眼城门楼子上的大幅照片,遂跟小王同学提议道:“咱一起照张相吧?”
城门楼子上不是每天都挂照片,眼下只有五一、十一两个重大节日才会悬挂,日常悬挂是从66年8月开始的。
“行。”看着弟弟妹妹期待的眼神,小王同学点了头。
哪怕对于王家来说,照相也是件稀罕事。
联系摄影师傅的工作由唐植桐负责,唐植桐观察一下,就有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