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师好,这是收到信了?”杨琳在电话那头一怔,想起了谁是唐植桐,毕竟是两首儿歌加一首《运动员进行曲》的词曲作者,而且这几首歌都非常受欢迎,杨琳在称呼上很尊重。
“收到了,非常感谢杨编辑,要不是您,我们两口子还蒙在鼓里呢。”唐植桐语气轻松,并没有在杨琳面前透露出焦虑。
“唐老师客气了,我还指望着你们继续投稿呢,可不能由着别人往你们身上泼脏水。”也许是唐植桐的态度感染了杨琳,她在那边笑的也轻松。
不过杨琳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担心的,《采蘑菇的小姑娘》是由她对接、央广制作播出的,若是由着文艺报给两人定了性,那她和央广都要背负一定的责任。
“投稿肯定没问题的,以后有歌曲我肯定先投给您。不过在此之前,我得先登门感谢一下您。”经过这一档子事,唐植桐对杨琳的好感直线上升,再加上眼下歌曲的制作渠道有限,央广反而成了最佳选择。
“谢谢唐老师的信任,登门感谢就不必了,有什么能帮到你的吗?”杨琳很上道,目前央广内部还没决定如何处理此事,但杨琳是偏向于对方胡说八道的,否则也不会私下写信,只不过她能力有限,没有拍板权。
“哎呀,那可真太不好意思了。我想翻一翻听众给我们的来信,看看听众对我们都是怎么个印象。”唐植桐一点都没不好意思,趁机提出了要求。
“行,这些本来就是写给你们的嘛。唐老师什么时候过来?我安排人给整理一下。”杨琳听到这里,爽快的答应下来,这些信件本来就是寄给作者的,这么做不违规。
“您现在有空吗?”唐植桐看了眼手表,时间上应该还来得及。
“可以,那我现在就过去整理。”杨琳非常配合的答应下来。
挂了电话,唐植桐就要背上挎包往央广赶,一边收拾一边嘱咐小王同学:“下班你直接回家,我可能得晚些时候回去。”
“行,你路上注意安全。”小王同学给丈夫整整衬衣的衣领,一副盼着丈夫凯旋归来的小媳妇形象。
小媳妇不仅盼着丈夫凯旋,也能为丈夫分忧。
在唐植桐出门之后,小王同学也收拾一下东西,准备开溜去找叶主任。
登报跟人对骂这事并不小,如果没有人居中协调,极少有报社愿意得罪另一家报社,毕竟大家都是在宣传口吃饭,表面团结还是要维护一下的。
不过夫妻俩很默契的跳过了针对文艺报的环节,一切矛头仅指向那篇文章的作者,这样一来,阻力应该能小一点。
话说唐植桐见到杨琳后,并没有满足于驮着信回家,而是趁机跟杨琳打听起了动向:“杨编辑,《采蘑菇的小姑娘》目前还在播吗?”
“在播,很多听众来信明确要求播放,我们身为人民的广播电台,还是要尊重人民意见的。”这也是杨琳有底气的地方,只要央广还在播,那这事就没有那么容易定性,只不过文艺报给扣的帽子太大,接下来还要考虑社会影响及领导的意见。
“您说的太对了!要尊重人民的意见。您看这样能不能行,在播放之前,主持人口播的时候,点出受某某同志等多少名听众点播,再说然没有收音机,但现在很多单位都有大喇叭,唐植桐上学来回的路上没少听主持人播音,央广在这方面确实是缺乏的。
央广在播本身就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的态度,自己只要撬动了央广这个平台,总会有报刊和电台的双重受众会自发的写信给文艺报表达自己的看法。
唐植桐觉得这么脍炙人口的好歌曲,肯定是站自己这边的群众更多一些。
放眼现在的舆论环境,在这种事情上,他们帮谁,谁就能赢。
“你这个提议很好!”杨琳眼睛一亮,只要点出有多少人喜欢《采蘑菇的小姑娘》,那肯定能在话语权上占据主动性。
“那我就告辞了,这次麻烦杨编辑了。”目的达成,唐植桐打算开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