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丰临走之前跟值班人员打过招呼,人家一看是唐植桐,立马把大门给敞开,一副任由参观的模样。
唐植桐笑着给他递了颗烟,锁了自行车,带着母亲进了院子。
“妈,这边看着破旧,其实用料挺好,回头咱再慢慢收拾。”这个院子入目确实有些破败,但这正合唐植桐的意,外表看起来越不起眼,估分的时候才会越低,能最大程度的在置换上省钱。
“这地没法种菜吧?”张桂芳大体扫了一眼房子,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地面上,菜园子可是关系着两家副食供应的存在,不由她不上心。
“妈,您放心,等咱搬进来的时候,这边一准跟那边一样,不耽误您种菜,这事我亲自办。”唐植桐说的斩钉截铁,等化工原料公司搬走,他正好利用时间差把地的事情解决。
“嗯。”张桂芳蹲下用手抠了抠土,很硬,翻起来费功夫,不过她没有在外人面前驳了儿子的脸面。
“这边的自来水和电都是独立的,以后喝水、浇菜都比那边方便。”唐植桐又拧开了水龙头,水压不小,把手往
“是方便,就是可惜了你挖的地窖。”有独立的水电,张桂芳也满意,再也不用因为这个跟邻居吵吵了。
“大姐,这边有地窖,还不小呢,就在这堆箱子子说道。
“那敢情好,冬天能放点白菜、萝卜了。”听闻这边也有地窖,张桂芳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个地窖可好了,全是青石砌起来的。天热的时候,我们都进去乘凉,冬天的时候也用它来存菜……”值班人员犹如找到了知音,跟张桂芳卖力的夸起了地窖。
夸完地窖又夸基础设施完善,除了能看到的硬化路面,还有看不到的下水渗井:“这边家家户户院子高,刚街坊那会,只要一下雨,出去保准一脚泥。后来这边专门修了下水渗井,连同路面一块做了硬化。打那以后,下雨也不怕了,冬天一下雪,一帮小孩天天在外面打滑玩。您家里要是有小孩,可有的玩了。”
(图为1953年大石作胡同修下水渗井、路面改造。)
“那可好,下雨出门方便了。”张桂芳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眉开眼笑起来,谁不想住起来方便一些呢?
“还有更方便的呢,从旁边北海夹道往北走个几百米就是雪池胡同。雪池胡同里面有前朝的冰窖,现在还在用。每到盛夏的时候,冰窖就开门卖冰,这边有不少住户买冰消暑。买回来的西瓜、酸梅汤,用冰镇一镇,那滋味,甭提有多舒爽了。”这位工作人员来了劲,从大石作胡同又说到了雪池胡同。
“买冰?那得多少钱啊?”张桂芳在铁辘轱把生活多年,没见过大块买冰的,倒是见过小商贩炎炎夏日里卖冰。
其实也不止小商贩,早年间有半大孩子为了赚口饭吃,盛夏时节会奔跑于各个胡同之间卖冰。
一个小竹篮,一把小锤,就是那些半大孩子的全部家当。
从小商贩那买个稍大点的冰块放进竹篮,边跑边喊“卖冰核来~”。
这种冰核大多卖给嘴馋的孩子,一个铜板能买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