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说不定真可以找到大规模的铀矿。”
“九一五勘探队侧重于勘探,理论知识薄弱了一点,我建议咱们立刻派出地质专家前去支援。”
听到议论声,李教授沉思片刻后,站起身道:“我去吧。”
“教授,您的身体”张副主任吓了一跳,要是李教授出了问题,那可是大事儿。
“我的身体没关系,目前国内的地质专家中,只有我的研究领域跟砂岩铀矿理论接近。”
其他的领导还要劝,李教授摆摆手:“各位,我是搞地质研究工作的!要是为了自己安全,待在办公室里面,那还怎么搞研究?!”
听到这个,那些领导们也知道李教授下定了决心,没法劝说了。
此次前往大西北,李教授联系了一批国内一流的地质学专家,目的就是为了搞清楚砂岩铀矿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指导,预测铀矿的规模,提出开采规划。
那些地质专家得知在戈壁滩内出现了打破常识的铀矿后都很感兴趣。
西南地质调查所的黄教授表示三日后抵京。
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陈教授正带队在边疆进行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由赵教授带了三个学生参与行动。
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也派了两个专家参与进来。
京城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勘探学院、东北地质学院等七八个教授也赶来了。
在李教授的号召下,一支由二十多位学者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很快组建。
这是国内少有的大规模地质研究行动,指导委员会按照规定汇报了上去。
农夫那边也正打算派人前往大西北接应李爱国和老猫,得知此事后,提出了由气象站的同志护送李教授和专家组。
五天后,一架运输机从南苑机场起飞,直奔大西北。
李爱国是在钻探现场得知专家组到来的消息的。
看到一辆辆卡车从远处驶来,卡车上面还架着轻机枪,李爱国就知道来者的身份非同一般。
由于专家组的规格很高,气象站和勘探局都没提前跟这边通气。
李爱国并不清楚对方的身份,于是冲着野生专家喊了一声,让他赶紧去通知老猫。
老猫正带人在洞穴内清点小鬼子留下来的东西。
得知消息后,带着气象站的同志赶了出来,跟李爱国一起在不远处设下了哨卡。
等卡车逐渐靠近,李爱国拎着手枪走了出去,站在了车头前方。
卡车咔持一声停下来,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拿了份文件跑过来,冲着李爱国敬了个礼:“爱国同志,咱们又见面了。”
李爱国认得来人是气象站第三行动的队长,暗暗松口气,回了礼,询问情况。
“您看看这个。”
接过文件,李爱国只是看了两眼,就被这支专家组的规格惊住了。
可以说,要是专家组出了问题,那国内的地质勘探工作至少要倒退五年。
难怪农夫那边会如此谨慎。
此时一个身穿灰色中山装的老教授已经走下了车,隔着滚滚烟尘,李爱国依然一眼认出了他。
跟电视上相比较,现在的李教授要年轻一些,不过头发已然花白。
身上穿了藏蓝色的中山装,走起路来腰杆子挺得很直,不像是个教授,倒是有点军人作风。
“你就是李爱国同志吧。”李教授走上前,上下打量李爱国,伸出手点点头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李爱国握住手,有些激动:“李教授,我是在向您学习,您曾经告诉过我要做一个敲打石头的人。”
“敲石头?”李教授明显有些愣住了。
李爱国道:“这是我在一本连环画上看到的,上面有您当初拎着地质锤,背着背着装石头的口袋,搞地质勘探的内容。”
李爱国倒没有忽悠,这本名为《地质学家李四光》的连环画现在还放在家里的书柜中。
李教授此时也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儿了,笑了两声:“美术社的同志可能曲解了我的意思.我当时确实只是在敲打石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