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婕妤在宫里可是出了名的和善,怎么会招惹到丽妃呢”
“大概是为了位分吧,如果不是丽妃横插一脚,李婕妤是最有机会问鼎妃位之人。”
很快,这些只在宫人之间流传的谣言,渐渐被后宫里的不少主子所知。
嫔妃们纷纷摇头“还敢用流言蜚语这招,可当真是不长记性。”
流言蜚语这种手段,从前可谓是无往不利,甚至能活活逼死人,但如今却基本没啥效果了。
原本皇宫漏的像筛子一样,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宫外的人都能很快知晓。这种情况貌似已是司空见惯,所有人都习以为常,就连皇帝自己都习惯了。
直到丽妃横空出世,一切就都发生了改变。
半个月前,有御史参奏丽妃,称其狐媚惑主,专擅后宫,奢靡无度,致使六宫失和,甚至还让教坊司的乐伎舞姬在长乐宫淫歌艳舞,简直有伤风化
那御史理直气壮的指责皇帝不该独宠,应当雨露均沾,及时绵延后嗣,以保社稷稳固。
可惜皇帝早已被丽妃迷惑了,说是丽妃的傀儡也不为过,长乐宫的艳舞算是丽妃的个人兴趣,昨晚刚排练好,万万没想到,第二天一早竟然就被御史捅了出来。
好在丽妃早有准备,皇帝当场就责问了那名御史“卿家是如何知晓后宫之事的”
这一问可就问出事儿来了,御史支支吾吾的说不清,只含糊其辞“京中有些上不得台面的流言,臣闻风而奏”
但皇帝偏要寻根究底,不断追问他“从哪听说的”、“听谁说的”,直把那御史问得冷汗直流。
很明显皇帝早就知道宫里和宫外互通有无,经常传递消息,他这是被丽妃控制着借机发作,铁了心要治一治这股歪风邪气。
那名御史最终被扣上了“窥伺帝踪”的罪名,贬为庶民。
而皇宫中也掀起了一番腥风血雨,很多宫人都被处死了,管不好自己的嘴巴,那就等着脑袋搬家吧。
前朝自然是对此事议论纷纷,有不少认为皇帝太过于小题大做,可皇帝却说这不是小事,皇宫乃一国核心,宫中之事无论大小,皆为机密
自此之后,宫禁变得异常森严,宫里宫外基本断了联系,再也没有出现过后宫轶闻传遍京城的情况。
就算依旧有人向外传消息,那也绝对不敢像从前那样光明正大的放在明面上来说。
丽妃仍然独霸后宫,其他人琢磨了许久,惊觉自己输的一点都不冤。
皇帝的独宠惹来诸妃嫉妒,她们将消息传了出去,意图通过前朝向皇帝施压,狠狠打击简在帝心的丽妃;前朝的那些老臣也想试探试探皇帝的底线,争取更多话语权;
双方一拍即合,但没想到竟被皇帝借题发挥,事后那些老臣也回过味儿来了,皇帝莫不是故意独宠丽妃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