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此时此刻,席上的所有人中,谁的反应最为剧烈,那自然当属一桥庆喜和松平春岳了。
他们俩的表情全都难看得厉害,面色阴沉得仿佛随时会滴下漆黑的浓墨。
虽然他们很不甘心、很不想承认这个事实但青登所作的这首俳句以及这首汉诗,确实皆为毋庸置疑的上乘之作
关于如何评价这首“梅花深处何人宅,半星灯火漏幽微”一言以蔽之画面感与意境俱在。
夜晚,梅林深处,露出一两点灯光这是何等强烈的画面感
跟辛弃疾的名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非常相似。
此外,还有着恰到好处的意境。
字里行间隐含淡淡忧愁,也有些清寂的味道。
梅林的深处到底居住着谁我未曾知晓,只看到那些微弱的灯火透露出孤单。
幽寂感扑面而来。
继俳句之后的汉诗,同样出类拔萃。
花朵凋谢,单薄的青天也没法留下落花的芳悰哀伤氛围都快透出纸面了,这可太符合日本人的口味了
日本人就喜欢这种哀伤、悲怆、屁大点的小事儿都要死要活的调调。
只要是有过一点汉学修养的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这首诗的不凡之处。
众人会被这首诗所折服,只不过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毕竟,此诗的作者可是清末的诗词名家陈曾寿18781949。
清诗的特点是“两头重,中间轻”。
清初和清末的诗词,普遍有着极高的质量,佳作频出。
至于清中的诗词,则因各种不宜多讲的原因而稍显拉胯。
在青登目前所身处的这个时空下,陈曾寿尚未出生。
所以青登毫不客气地将他的作品给照搬了过来。
在前世,青登曾为了攻下语文考试里的“诗歌鉴赏”,而刻苦背诵、钻研过中国各个朝代的诗词。
对于清末的诗词,他虽不算多么了解,但也好歹记着梁启超、陈曾寿、陈三立、陈衍等名家的杰出之作。
就这样,青登靠着一首俳句、一首汉诗,逆转了局面。
“南纪派”与“一桥派”依然是一方八面威风,另一方怏怏不乐。
只不过,双方的角色互换了。
前者挺胸抬头、眉飞色舞。
后者书空咄咄、颓唐不安。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笑容守恒定律”吧笑容并没有消失,只是从“一桥派”的脸上,转移到了“南纪派”的脸上。
按照惯例,在作诗游戏结束后,大家将一起讨论、评选谁的作品为最佳。
从现状来看,已经没有再举行这个环节的必要了。
谁会夺得桂冠,已经一目了然。
冷不丁的,青登忽然开口道
“松平大人”
感受到青登视线的松平春岳,立即下意识地转头望过去。
“不知在下的作品,可否能入你的法眼”
松平春岳的嘴角猛抽了几下。
其面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朝猪肝的颜色变化着。
本想借着此次的“赏梅宴”来抬高一桥庆喜的名望,顺便踩一脚德川家茂和天璋院,没承想竟弄巧成拙,反倒给橘青登做了嫁衣裳
虽然心情无比悲愤,恨不得暴跳而起,但他此刻展现出一名政治家该有的高超素养。
他凭着极强大的情绪管理能力及表情管理能力,硬是压住内心的澎湃情绪,挤出略显僵硬的笑容。
“哈哈橘大人,没想到你竟有如此诗才,在下深感佩服。”
“那就好,能够得到松平大人的赞赏,在下实在是三生有幸。”
说罢,青登发动“帝王之术”和“欺诈师1”,在摆出一副真挚表情的同时,换上松平春岳刚才“请求”天璋院展示其诗作时的语气
“久闻大人勤学好问,您日后若想学习俳句和汉诗的创作方法的话,大可来请教在下,在下很乐意指点学问不精的人,这样一来,您也不用再欲求一诗而不得了。”
松平春岳“”
一桥庆喜“”
德川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