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课程时间后,均摘星面前的投影上,跳跃出负责引导的人工智能,来到圣枪学院第23号考核场地。
走进考核场地后,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上是比例缩小一万倍的高清晰地形图,在这个广场上,摆放着一个个装甲车模型和战机模型,以及多足机器人模型。广场上等比例缩小的地图用来模拟指挥官在复杂地形下的战术。
而在广场的两侧,是真实的移动基地。
这些移动基地除了内部没有真正安装核聚变动力反应堆而是用外部电缆供电外,其他大部分模块都是实战模块。
例如内部的机械生产线上,一架架无人机被组装。
然后AI会记录生产的时间和耗材。同时一个个茶杯大小的无人机会检查移动基地内,一些关键结构的齿轮,以及车刀等参数的偏离程度,
这用来模拟指挥官在战场上的生产速度,以及生产系统的损耗。
……
当代指挥官,是个庞大和系统的学科,作战军事教学已经被详细的分类,
单单以作战地形来说:
陆地沙漠,陆地沼泽,陆地山地……
海洋群岛,海洋海岸线,浅海地形,深海地形……
极地冰川,高原冰川……
一共三十二种地形,定类了一百二十七种标准作战基地。并且每种作战基地都有相应的战术。
对于指挥官来说,首先就要对所有作战地区的地形进行了解。
指挥作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门类体系,没人会指责这是教条化。因为只有熟悉了所有教条门类后,有了新的创新,才有资格指责旧体系的教条。
例如在战场上创新,把一块地形变成可控的沼泽阻碍敌军,这绝对不能想当然的实行,必须要了解附近河流水文,以及周围天气变化后,才能(学诸葛出奇谋)玩创新,否则搞出不可控的结果,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换而言之,也就是说,那些有把握考一百分,并且有能力出更好卷子的人,才有资格指责旧的体系教条,考不到六十分,指责旧的考试体系教条,不过是败犬的哀鸣。
四个星球,三十二种地形,一百二十七个标准作战基地。
下位指挥官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熟练掌握所有地形的标准化作战。现在均摘星这个模板,在一年前就将这些标准作战体系都掌握了。
嗯,有标准化作战,自然就有更加精细化的作战。
是的,每一个作战环节上其实还是有更好更精确的方式的,而这些方式就是一些上位指挥官的私货了。准确的来说,这是这些上位指挥官流派中数百年积累下的。
这些战场观察和应变技巧流派,是在各流派独特的作战体系下才合理。不在体系里,单独被拿出来用,没有其他操作的基础性配合,那绝对是弄巧成拙。
例如,所有上位指挥官都能让麾下的飞机产能相对于标准战术多两倍,然后空中格斗能力提高六倍!
其实无他,就是直接把飞机零件给精简化,然后呢,缩小弹药装载还有一些稳定结构,增强空中机动盘旋的能力。能在激烈对抗中,始终保持前线兵团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