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无奈道“朕知道,别看他们嘴上说的好听,其实心里还不定怎么想呢。我估摸着多数人应该是不信的,可能都以为这是朕在给自己制造功绩吧”
就算一部分人真的相信这水稻真能一年两熟的,估计也不会太当回事,或者心里正觉得此事实属大逆不道。
沈菡不太能理解这些人的想法“不至于吧,就是个水稻而已,而且这明明是好事呀”
玄烨摇摇头“人对未知总是恐惧的,大多数人还是更相信已知的、已经习惯的东西。哪怕新的东西有更大的益处,很多人为了避开风险也宁愿用旧的。”
这倒是,沈菡记得之前他们讨论过这个问题,百姓并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宁愿不要新事物带来的收益,也不愿冒风险尽管这稻种已经经过数年的验证没有问题。
这也是人之常情,她以前在现代的时候,出去吃大餐都只吃固定那几家觉得好吃的店,轻易不会尝试新饭店,生怕白花了钱还不好吃哪怕这家店的评分很好。
何况更换作物这种影响全家生计的大事。
沈菡皱眉道“那这个事儿还能推广吗如果连官员都不能从心里认可,百姓更不可能接受,这怎么往下执行”
皇帝总不能自己一个县一个村的下去走吧,办事还是要靠基层。御稻推广最终需要基层的官员一家一家去说服百姓,让他们能相信朝廷,相信御稻,而不是强迫、强逼着百姓种植。
玄烨展开手中的舆图“推广是肯定要推广的,不过御稻的种子虽然培育成功了,但也不能一口气吃个胖子。”
玄烨指着舆图给沈菡看“育种是在京西和长城以北完成的,南方也实验了一部分,但这并不能说明全国的土地都适合种御稻。”
他拿着笔在舆图圈出了几个县“所以这事儿不能操之过急,就算是在百姓里推广,也是先从水土相似的地方开始。其实只要把一个地方的根基打好,之后以此为中心慢慢向外辐射扩散,事情就会好办很多。”
所以最开始的这第一步试点尤为紧要。
沈菡看他在舆图上做的标记“山东你打算先在山东试点”
玄烨点头“山东自古就是农耕大省,作物众多,距离京城也近,水文风土气候都与京城相近。且山东巡抚佛伦主政地方多年,长于庶政。”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山东,自然要从此处做起。
玄烨“至于长城以北,民风不比京里这边开化,百姓也尚未养成种植水稻的习惯,推广起来更难,也更耗时间,先放一放吧,朕打算先主攻北方。
沈菡听完他的计划算是服了,合着这第一个十年还不算什么,这要是想把御稻推广到全国,少说还得有个几十年
沈菡“这也太磨人了吧”
玄烨继续在舆图上写写画画“移风易俗本就是世上最难的事之一,没有耐心怎么行若是到朕闭眼的那一天能干出点儿成绩来,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好吧,农事沈菡一窍不通,也不敢随便发表意见,不过涉及国家层面的项目,可能就是应该这样谨慎吧。
说起来,沈菡这么多年最佩服的就是玄烨的这份耐心,这也是沈菡觉得玄烨最像皇帝的一个地方。
不是生杀予夺,也不是沙场征战,而是能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一件事,谋后世而不是当世。用数年、数十年甚至一生去为一件事布局,达成自己的目标。
她有时候甚至会想,要是他不是满人的皇帝,没有了那份限制和桎梏,该有多好。
可惜,他偏偏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