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喇姑走进来,见太后眼前的茶盏空了,伸手给续上。
太后叫小宫女给苏麻喇姑搬来个绣凳,还递点心给她“听说今儿皇后给园子各处的宫人都赏了席面”
苏麻喇姑“是,主子娘娘一贯御下宽和,今儿的年夜饭极好,园子里上上下下都得了席面和赏钱。”
皇后的宽和在宫里是出了名的,而且她宽和不光在面子上,而是从里子上会体贴人。
皇后平日很少大手笔的用银钱打赏宫人、邀买人心,但她在紫禁城和几处园子都设了一个惠济署,几间门房子几张床,常备着几个医士和一些治疗跌打损伤、伤寒发热的寻常药材。要是有宫女太监生了病,可以自己往惠济署去求医寻药。
要是实在病得上不了值,拿了大夫的假条,也可以和管事报备一声,去那里住一段时间门养病。
虽然惠济署的伙食比不上当差时候吃的饭,但馒头米粥咸菜青菜还是管够的,炭火也足,不至于把病人冷着饿着。
听说皇后还时不时会派人过去巡查,防着大夫怠慢或是徇私。
谁还能一辈子不生病呢以往宫人生了病就是死路一条,皇后单只是这一笔,让宫里宫外多少宫人得了济,谁不在心中念皇后一句好。
皇后还把宫女的出宫年龄给降到了二十五岁,听说之前有个宫女不想出宫,被发现和园子里的太监对食,皇后叫人去问了问,听说她是自愿的,还给了一只二两的金钗作嫁妆。
太后听完不免叹了一声“皇后会做人呐”
有这样会做人的额娘,想必老四和老六长大了,手腕一定也差不了。
苏麻喇姑一愣,看了看左右,太后挥挥手“放心吧,没外人,有人在外面看着呢。何况咱们都是黄土埋半截的人,再没什么可忌讳的。”
苏麻喇姑看看太后,劝了一句“娘娘,万岁和主子娘娘都孝顺,您只管安心高坐,这些事”就不该咱们这些人掺和。
太后递了一个圆滚滚的蛋黄酥给她“你放心吧,我哪敢去掺和这些事,也就是跟你叹两句罢了。”
太后对自己的智商很有自知之明,紫禁城和畅春园这么多年的风云变幻,她从没跟着掺和过,一直老老实实跟着皇帝过日子,皇帝想叫她干啥就干啥。
苏麻喇姑“那您这是”突然提起这些做什么
太后拿出绢帕擦了擦嘴“皇帝是个重情的人,也是真的孝顺。”
人心都是肉做的,太后只是玄烨的嫡母,原本太皇太后去后,太后已经做好一辈子青灯古佛的准备了。
没想到玄烨却愿意主动去缓和母子之间门生疏的关系,一点一点将本来游离在亲情关系之外的她拉回来,慢慢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不说将她当生母一般奉养,却也极尽所能给了她最好的待遇和关爱。
皇后爱屋及乌,待她也从不疏离,真心实意地希望她有个温暖愉快的晚年。
这么多年过去,太后是真的把皇帝当成自己儿子看待的“可是你看太子”
今天一整个晚宴下来,太子与帝后之间门的相处生疏又冷清,太子明明就坐在皇帝对面,却连个表面功夫都做不好,还不及末座的老九伶俐会说话。
这些日子畅春园的动荡太后一清二楚,说实话,太子以势相挟,行此不孝之举,太后心中是极其不满的,奈何,她什么也做不了。
苏麻喇姑默默听着,太后都只敢私下说两句的事,她就更不敢随便掺言了“娘娘,还有皇上呢,皇上英明神武,一定会好好教导阿哥们的。”
是啊,皇上当然会好好教导太子,但只怕太子,未必识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