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跟着就有人问道。
里正就道,“这个钱可不是白拿的”
他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人鄙夷地“切”了一声,“我就说嘛,天下间就没有那么好的事情”
里正立马就严肃了神色,瞪着刚才那说话之人就是一顿训斥,“李老四,你在那里瞎咧咧什么呢瞎咧咧咋就不是好事了你能不能容我把话说完了再说”
“好,您说您说”
里正就道,“虽说这些钱粮是要通过咱们的劳作所换,但却也是实打实的利国利民的好事小殿下是希望用这些钱财物资在封地上兴建书院增设学府,新修水利还有交通要道。
大家都知道自古这能读书识字的大多都是那些有钱有势的富贵人家子弟,而我们这些贫苦人家的老百姓们是没有那个资格读书识字的,但是从去年起陛下一道诏令就是我等寒门子弟也是可以入朝为官的。
所以小殿下决定在其封地上每个县至少要有一所县学学府和一所私人书院,每个镇要有一所镇学府和一所私人书院,每三个村至少要有一间私塾。”
“哇,居然要修建这么多的书院”大家就惊讶了。
同时也有人就道,“这么多的书院,那也要有人去读啊”
有人随即就附和道,“是啊,是啊,那读书的花费可不少的,咱们这些平头老百姓的,就是一年忙到头也攒不下几个子儿的,哪还有闲钱去供孩子读书啊”
“是啊,是啊,上回我去赶集的时候,然后就听到一个杂货铺的东家说他家供了一个儿子读书,就在县城里的一家私人学堂里就读,每学期除了向先生敬献的常规六礼以外,还得自备书籍跟笔墨纸砚,外加自己的生活费,他们家儿子一个月的生活支出需得一千钱。”
“一千钱这么贵”有人就大吃一惊。
那人就撇嘴点头道,“可不是么一千钱,这是我亲耳听到的,那东家还说他儿子都是学堂里花销最低的人了,有些富贵人家的郎君少爷那花销那才叫一个高,有时候在外面一顿膳食就是好几千钱。”
有人就摇头,“那怎么供养得起”
“是啊,是啊,先说给那先生的束修其中一礼,就是那十条腊干肉,我家就拿不出来,就更别说那笔墨纸砚了,那些个可都是些极为奢侈又金贵的东西,我一家五口人就是不吃不喝三年恐怕也凑不够钱来买这些,还别说那一个月一千钱的生活费开销了,供养不起,供养不起啊”跟着也有人就附和着道。
“是啊,是啊,这要不怎么说寒门难出贵子呢”
里正在听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无奈摇头叹息之后就高声道,“大家都肃清,听我说,听我说”
于是众人又都安静了下来。
里正就道,“这些事情小殿下都已经替大家考虑到了,所以接下来我要说的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听啊”
有人就开玩笑地起哄道,“莫不是小殿下在拿出钱来修建了书院学府之后,还要免去了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们家里孩子的束修不成”
底下的村民们随即都就哈哈地大笑了起来。
看着下面那一张张面带着嘲讽的脸孔,里正神色认真地就点了点头,“还真被你给说中了”
“啊”下面的众人一下子都就吃惊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不敢置信的神情。
“真的假的”有人就道。
“是啊,真的假的”大家都不敢确定地又相互间彼此问着。
里正就道,“自然是真的了,小殿下已经说了,凡封地子民,家中孩童已达蒙学之龄者,不论男女,不论贵贱,皆可到距家最近的私塾、学堂、书院免费就读三年,在此期间,学子们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皆由公主府全力承担,包括束修,书籍,笔墨纸砚,及学子们在书院里的每日餐食。”
“啊真的啊那也简直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