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 第二一二章 瞬间入戏——莫使金樽空对月!

第二一二章 瞬间入戏——莫使金樽空对月!(1 / 5)

第211章瞬间入戏莫使金樽空对月

对于曹魏,风起云涌的江夏、襄樊之战,终于以关羽的大胜,江夏的彻底失守告终。

双方偃旗息鼓,但如今的襄樊局势,张辽哪里敢走

生怕关羽一计之后又是一计,直接来个回马枪。

如今,关羽都学会偷家了,这仗是越来越不好打了。

而在曹操归来之际。

整个樊城,仿佛也被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有人欢喜,有人愁。

樊城,一方馆驿,窗外小雪,烛台上的灯火若隐若现。

灯下两人跪坐。

主位上的曹丕正聚精会神的读着一卷竹简,那是李藐托刘桢献给他的见面礼九品中正制。

他一边看一边轻轻点头,虽是第一次看李藐的“着作”,却像是与他神交甚深。

这种感觉,就如同昔日,他看司马懿为孙子兵法着写的十辩篇时一般,恨不得即刻将这人收入麾下。

“子桓怎样”

刘桢望着曹丕,望眼欲穿的等待着他的回答。

曹丕重重的握紧这九品中正制的竹简,爱不释手,他念着上面的文字“改察举制为九品选官法,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簿世,然后授任。”

曹丕继续感慨道“设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从家世、行状、定品,将人才分为九等,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这九品选官法比之察举制不知精妙多少,妙妙不可言”

“公干刘桢这是为我带来了一个宝贝呀”

哈哈

听到这儿,刘桢总算是长长的喘出口气,他笑问“不知子桓说的宝贝是这九品中正制还是书写这九品中正制之人”

“都有”曹丕感慨道“能写出如此妙策之人,必是一个妙人,看来此李藐远非那祢衡可比,除了文才斐然外,他胸藏韬略,是有真才实学的,这一篇选官之法,更是切中当今时世的弊病”

九品中正制是李藐赠给曹丕的投名状。

事实上,这是历史上,曹丕登基后,陈群和司马懿搞出来的这套。

说是公平的选官之法。

可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坑的选人制度。

很简单去说,由中正官定士人的品级。

那么中正官是谁

中正官不是勋贵,不是外戚,不是宦官,是门阀氏族啊

可以说,如此选官制度,最终势必成为门阀士族的工具,为门阀氏族笼络人才。

事实上,提到门阀氏族,曹魏这个政权,乃至于未来的“三家归晋”,还是很有说法的。

曹操起家靠的是谯沛武人与颍川才俊的支持。

也从那时候起,这两股势力相爱相杀。

最初的曹魏勋贵集团,是以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为首的宗族派系。

颍川才俊,因为身处豫州,则是形成了以荀彧为首,钟、陈、司马为辅助的豫州士族派系。

顺便提一句,为何司马一族能跟颍川氏族玩到一起

这是因为司马懿的爷爷,曾做到过颍川的郡守,而颍川荀、陈、钟、韩之所以能成为颍川四大家族,是因为他们的“爷爷”做到过县长。

司马家与颍川家族本就是深度的利益捆绑关系。

而这两股派系,在荀彧、荀攸与夏侯惇、夏侯渊这一代还相安无事。

或者说,豫州氏族与曹氏勋贵,在起初只是有小小的摩擦。

最新小说: 反派缺大德,飞龙骑脸,怎么输? 二婚嫁京圈大佬,渣前夫疯了 神父马维 炮灰男配走上人生巅峰 我在中世纪当骑士 我本边军一小卒 转生女妖,与重生千金拯救世界 美漫修仙录 重生柳树,打造万古最强部落 魔法傲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