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笔写不出来的两个“关”字啊
江陵城,官署之内,一张地图摆在桌案上。
关麟与陆逊一边议论着地图,可很明显,关麟有些心不在焉,他望眼欲穿的等待着前方的战报。
终于,“报”随着信使的抵达,前方战报总算报出“襄阳城攻陷了”
说着话,信使还呈上了战报,这是傅士仁攻下襄阳后,第一时间汇总出来战损,就给关麟送了过来。
关麟扫过战报,不由得“吧唧”了下嘴巴,眼眸变得凝重,可到最后,他还是释然了,感慨道“伯言兄,你看这战报,哪怕我如此部署,如此攻城,攻下这襄阳城也都死了六千多人”
关麟的言外之意
这可是在曹仁、徐晃、庞德大意之下;
在襄阳城外三万五千兵当先被歼灭之下;
在徐晃困在樊城回不来的情况下;
在至少有三成的曹军兵士被允许回家探亲的大前提下。
哪怕如此,攻下襄阳城,都折了六千多人
襄阳号称贯穿南北的第一军事要塞,不是说说而已,可不是闹着玩的仟仟尛哾
陆逊也扫过战报,按照傅士仁这封战报中显示,襄阳城的守军还不足一万人,哪怕最后攻破城池,也仅仅只折损了三千多人
足可见,这座三面依山,一面靠水的城池,是多么的硬朗,多么的坚如磐石。
不过不论如何,还是攻下来了。
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而襄阳攻下来了,这对于荆州而言,就是一个全新的篇章了。
陆逊把目光转移到舆图上,他的手从江陵划到襄阳,再从襄阳划到荆江以北与它一水之隔的樊城,感慨道“襄阳陷落,那么对于曹操而言,宛洛最后的屏障就是樊城了,樊城若失,则许都之地、宛洛之地将彻底暴露在荆州军的兵戈之下,故而曹操一定会派重兵支援樊城。”
“没错”陆逊的分析惹得关麟颔首,“不足一万人的襄阳都这么难攻,那缩头乌龟曹仁驻守的樊城里面可还有几万人呢哪怕曹操不派兵来支援,怕都不好攻可偏偏,如伯言兄所言,这樊城又是北上宛洛最后一道屏障。”
坦白的说,无论是按照关麟的哪一条战略,樊城都是必须要突破的。
最理想的情况是关麟突破了樊城,然后兵锋直指许都,曹操被迫迁都,无论是迁往洛阳,还是迁往邺城,天子这么一动,机会容易出现了。
只要让“天子”从曹操手中消失,甚至于将天子消失的罪过,嫁祸给曹操,那局势可就大不一样了。
中原与北方,各地反叛之声势必此起彼伏,别说曹操九个半矿,就是十三个矿也挡不住这滔天的声浪,这才是关麟最理想状态下的“统一战线”,是“全面战争”,也是“人民的战争”
而老爹关羽和关家军那时候就可以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一举占据中原。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而这份最理想的战略宏图,当先绕不过去的大前提,还是樊城
由曹仁这个擅“据守”的缩头乌龟驻守的樊城
“破樊城你可有什么想法”陆逊主动问关麟。
关麟揣着下巴,看着地图沉思了许久。
陆逊也不催促,就这么看着他,耐心的等着他的思虑。
过了足足百息的时间,关麟突然伸出手,将手划向荆江汉江的方向。
他淡淡的说,“伯言兄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咱们可以借着涨水期的时候,把这荆河的堤坝给凿开了,然后放水淹了樊城”
这
关麟的话让陆逊一下子愕然住了。
而关麟之所以这么说,是参考的历史上老爹关羽水淹七军的故事。
当然,这个故事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更多人知道的版本,是老爹关羽先蓄水,再掘开了堤坝,引汉水倒灌,发动水攻,直接把于禁、庞德率领的七军给淹了。
至于曹仁所在的樊城,水都被淹到城楼上了要不是徐晃的突袭,奶了曹仁一口,樊城就丢了
好像是这一切都是因为老爹利用天文、水利,又是蓄水又是引水倒灌,才成就的威震华夏之名
事实上,如果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老爹关羽哪有那么传奇
不过是瞎猫碰到死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