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成都之地,左将军府。
刘备带兵出征后,这里暂时交由诸葛亮代他管理蜀中一切事宜,自然这些事宜也包括教导刘禅。
从小,刘备就让诸葛亮担任刘禅的师傅,教授其文。
此刻,左将军府的书房中传出一个少年在磕磕绊绊的背书的声音。
少年十二岁,正是刘备的长子,是他与正妻甘夫人的儿子刘禅
他的声调磕绊,始终低着头,不敢望向那主位上正襟危坐的师傅诸葛亮。
“高祖为人隆隆”
俨然第一句背书,刘禅已经开始犯难了。
诸葛亮轻挥羽扇提醒道,“隆准而龙颜”
噢
刘禅连忙颔首,“是,是隆准而龙颜美美”
可下一句,刘禅又犯难了,这让同样待在这个房间中的马谡摇了摇头。
暗道主公这是生了个什么神仙儿子啊这么简单的一篇,竟背成这副模样
一旁的孙乾忍不住去小声提醒,“美须髯”
刘禅这才把话连起来,“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仁而爱人,不对错了错了”
刘禅又开始挠头,抓耳挠腮怎么想也想不起来。
诸葛亮无奈的淡淡道“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对对对。”刘禅连忙道,于是又把整篇连起来,“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喜喜”
便是方才刚刚提醒过的,刘禅又忘了,他急的直跺脚。
这次,诸葛亮没有再提醒了,他重重的将手中的竹简放下,叹气道“阿斗啊,这篇高祖本纪你已经背了十多天了,从主公出征那天起你便开始背,可现在依旧只记得这几句还有”
诸葛亮望向桌案上的竹简,心头更添悲怆,“我让你写心得,你写的是什么这些是心得么你便从这高祖本纪中就悟出这个”
当即,诸葛亮已经取来木板,这是刘备交代的。
棍棒下出孝子,棍棒下出贤才
如果背不出来,不遵师嘱,就棍棒伺候。
诸葛亮“唉”的一声,他望向刘禅,“少主,伸手吧,非吾责罚于汝,实乃主公要吾如此,不敢抗命。”
“孩儿实在是太笨了”刘禅眼泪都快留下来了,“孩儿无论怎么背就是学不会学不会”
“笨”诸葛亮再度摇头,他望向马谡,“幼长,你说说,少主笨么”
“不笨”马谡直言道“少主在蹴鞠、投壶、百戏上一沾就会,一练就精聪明的不得了如何言笨”
马谡的话像是杀人诛心,直接让刘禅无言以对,只能期期艾艾的望向诸葛亮。
诸葛亮叹出口气,沉吟道“伸出手来亮替主公打你二十”
刘禅委屈巴巴的伸出手,“请师傅打轻点儿,昨天才刚打过,手还肿着呢”
啪
不等刘禅把话讲完,诸葛亮的一手板已经打下。
“啊”
刘禅发出一声尖叫。
“啪”又是一手板,诸葛亮终究没忍心继续打下去,他语重心长的劝道“少主啊,荆州你二伯家的儿子关麟关云旗,也不过才大你三、四岁,可他已经能助你二伯运筹帷幄,北伐建功可你却连四书五经都不能背下来你的心不在学业之上,这是为师的过错呀”
诸葛亮说的痛心疾首,可他又望到刘禅的手掌,红扑扑的
的确,昨日的二十木板留下的伤痕还在,肿的很高
可偏偏这位少主就是不吃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