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郝昭正在部署,他先是一句,“数百云梯何足挂齿便是千余、万余又奈我何”然后立刻吩咐,“传令,众将士勿急勿躁,按照以往操练的,等云梯靠近后,用火矢、火龙、火海应对”
随着郝昭的吩咐当即,有兵士在复道上奔走,大声将这军令传达。
很快,新、旧两城齐动,城池上先是向城下洒出“鱼油”,这些鱼油将无数云梯浸泡,继而伴随着“呜呜呜”的一声特殊的号角。
“嗖嗖嗖”新旧两城的城楼上,破空的声响不绝于耳
浩日之下,吴军能看清楚射下是火矢
只是看到的瞬间,就已经晚了。
一枚枚的火矢并没有射杀敌人,反倒是点燃了那泼下的鱼油。
鱼油沾在云梯上大量的云梯顷刻间着火。
那些本在攀爬云梯的兵士只感觉浑身都是灼烧感,然后炙热的温度逼迫的他们只能松开云梯,从高处跳落。
一些云梯则是因为大火失控,倒向了一旁,连带着其它的云梯一齐倒下,悉数染上了大火。
“啊”
“火”
“快跳下来,跳下来”
一时间,哀嚎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一干吴军冲到了城下,却惊讶的发现,没有云梯了所有的云梯都蔓延着大火,那炙热的温度他们根本无力攀爬,更不可能从火中先登上城。
他们只能被动的沦为敌人弓箭的活靶子。
蒋钦看到这一幕也惊了。
他大呼“这守将疯了么他就不怕这火把城也给烧了”
是啊
以往,没有这样守城的
以往守城也会用火矢,但绝对不会将火矢与鱼油结合在一起,这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城也会被烧垮的。
而城池烧垮带来的后果,比烧死敌人更严重。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城楼之上。
廖立挺着那沙哑的嗓子,大声喊道“郝都尉,你这样做城墙会被烧垮的”
与廖立的紧张与担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郝昭的镇定,乃至于,他笑了,是笃定的笑,“我郝昭筑的城不怕火”
的确,郝昭铸的城还真不怕火。
区别于平素修筑城池用的“夯土”,郝昭虽使用的也是“夯土”,但却是在关麟的指导下,将熟土与砂石、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就成了“三合土”。
这项夯土工艺本是在东晋时北方十六国之一的夏都“统万城”使用的,提前被关麟拿到了现在
基本可以达到“刀锥不入”的程度。
当然
如果仅仅是这样,是依旧挡不住大火的。
因为后世的一些建筑之所以可以将火焰隔绝,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因是外加剂,比如防渗剂、减水剂、速凝剂、缓凝剂等,根据不同的建筑要求添加不同外加剂。
但古代没有这些,于是关麟大胆启用宋会要中记载的糯米汁、桐油、白友作为胶凝剂如此,城墙就加固了强度、韧性,甚至还防渗。
这般就完成了第二部
最重要的是第三部,古代没有能承受压力、拉力的钢筋,别说钢筋了,这年代炼出个钢都费劲。
众所周知,没有钢筋的建筑是没有灵魂的,是豆腐渣工程。
但也有办法,关麟教郝昭用竹片、竹丝作为筋料,形成了最早的“加筋土”。
当然,关麟教授的这些都是理论,恰恰郝昭是一个很擅长学习、研究的人,他用大量的实践,将关麟的理论变成实际。
制造出了这种长沙特有的“夯土”。
不夸张说,因为时间紧迫,就连江陵城都没有用上这种夯土。
但,对于长沙,如此一套组合拳下来别说是寻常的火焰,就是红衣大炮的狂轰乱炸也扛得住
“噼啪”
火焰焚烧云梯的声音不断的响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