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我家公子可比武安侯仁厚多了,若不是他悲天悯人,何至于会为了这三万兵士的性命,不惜将我这使者派来,置身许昌险境与魏王谈判是杀是放的条件”
“况且,我家公子亮出的条件并非不可接受,许都城嘛,对吴宣战嘛不过是一个城,不过是一处战火,对于魏王而言弹指间便可答应”
“魏王却踟蹰再三,晚辈斗胆言,这是魏王在定取舍,若魏王真的在乎这三万兵士,在乎那徐晃将军的性命,区区许都城而已,又有何难以割舍可若是魏王不在乎这三万兵士,那咱们大可以让此事昭然于世,看看天下是会将我家公子置于杀戮的名声,还是将这魏王置于此不救兵卒的骂名”
说到这儿,诸葛恪顿了一下,语气却更冷冽“对了,有一点魏王好像搞错了,我今日来此魏宫谈判,谈的可不只是这三万兵士与徐晃将军的性命,我谈的还有许都城百万生灵我家公子可以从襄阳城飞球腾空,将樊城置于炼狱火海,就也能从宛城飞球腾空,将许都城置于火海之中”
“若是魏王连这百万生灵的性命也都不在意了,那好办,云旗公子可以大手一挥,这大魏百万生灵的性命,他就替魏王笑纳了”
“你大胆”喊话的是典韦的儿子典满,“再敢无礼,我便斩了使者何妨”
随着典满的话,程昱介绍道“这位乃是我大魏古之恶来典韦将军之子典满,他可是继承了其父的英勇、胆气,诸葛使者要自重啊”
面对程昱与典满的责难,诸葛恪笑了,笑容中带着几许嘲弄与讥讽,“噢,原来是古之恶来典韦之子,正好,我有一言想问将军”
“当年魏王在宛城因为贪恋一个女子而遭至叛乱,以至于长公子曹昂、少年将军曹安民,典满将军之父典韦殒命,阁下扪心自问,这一仗,阁下是怪那叛乱的张绣、贾诩,还是怪魏王的贪恋美色呢”
一语双关
不,诸葛恪这话是一语三观。
通过典韦之死,既引出了正题,即三万魏军若是殒命平鲁城,那大魏军民会怪曹操还是怪关麟
此为其一。
其二,则是回应典满的无礼。
告诉他,典韦的死就是因为曹操那一念之间的精虫上脑酿成了,如今这三万魏军兵士与徐晃,他们的生死依旧是系于曹操的一念之间。
其三,诸葛恪是将矛头引燃到贾诩的身上
让憨态可掬的典满将其父殒命的怒火也一并引燃到贾诩的身上,如此,便可以帮助他诸葛恪分担这朝堂上的压力。
一箭三雕,一语三观,一举三得
这一番精彩的言论,让宫殿中,站在末席的陈群与司马懿心头啧啧称奇。
陈群小声对司马懿道“世上竟有这样的奇人这是公然羞辱大王啊这胆魄让人望而生畏,可他的话却又让人挑不出半个错字”
司马懿没有回话,却是在心头暗道
此诸葛恪才思敏捷如此,胆大如牛如此何止让人望而生畏,简直是令人肃然起敬,东吴不得人,荆州得人哪
“你”随着典满的一声无能怒喝。
谁也没想到,“嗖”的一声,曹操抢先一步拔出了倚天剑。
仿佛,诸葛恪的这一番话也砸中了他的痛处,说到了他的软肋,逼得他托着五十多岁的身躯,虎步向前,一剑就向诸葛恪刺去。
反观诸葛恪,面对曹操那锋利、森然的一剑,他岿然不动。
仿佛要任凭那倚天剑从他的脖颈间穿刺,用他的血去溅满这大魏宫廷。
“大王”
反观程昱、贾诩看到曹操出剑,两人下意识的吟出“大王”二字,言语间却充满了慌乱俨然,他们是想劝曹操收剑。
可曹操的剑去势如飞,仿佛不见到血迹,决不罢休一般
反观这种时候的诸葛恪却直面曹操的目光,也直面他的怒火,仿佛再说。
来呀,同归于尽哪
一个一生都在屠城的恶人怎么会在乎区区几万兵卒的性命,怎么会在乎一个手下的上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