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注意到马谡走近时,他虚弱的抬起头,复杂的心境下透出的是满脸的神伤。
“师傅”
“我知道你会来,坐吧”
那一夜,诸葛亮与马谡聊了许久,而让马谡惊异的是,他的处境或者说他与刘封的处境,诸葛亮竟是完全知悉。
那一夜,马谡按照以往的样子,小心地在桌案上点燃一炉香,多拿了一盏灯过来,又将灯油拨亮了一些。
诸葛亮洗了手,认真地擦干净,回来桌案前,正了正冠帽,这才一本正经的对他说。
“放弃吧,无论是你,还是刘封,放弃那世子之位,放弃这条通往山顶的捷径脚踏实地的去做事,把心沉淀下来,这样的步子方才迈的稳,这样的步子也走的结实,如此于你,于刘封,于这蜀中的稳固,于汉室的中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听着诸葛亮循循善诱的劝导
马谡那紧咬的牙关还是松开了,他依旧保持着微笑的样子,他淡淡的对诸葛亮说“师傅岂不闻,在坊间有一句谚语叫做千虚不博一实,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多次虚假的事物都不如一次真实的存在有价值弟子年纪也不小了,师傅如弟子这般年级时已经得刘皇叔三顾茅庐,与皇叔推演天下的变幻弟子也想要鱼跃龙门,去拼一次去博一次”
说到这儿,马谡顿了一下,继而面颊朝向一边,眼帘望向窗外,“弟子通晓心计,如何会不知晓,这一次主公让刘封公子去进攻阳平关,此谓九死一生,是注定难以攻克的局但哪怕是九死一生,对于弟子而言足够了只要弟子能力挽狂澜,能助刘封打下阳平关,攻下汉中,那世子之位尘埃落定,再无转圜,这便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当听马谡言及此处,诸葛亮惊愕的望着他这个“胆大妄为”到极致的弟子
他伸出手,可许久却也只能吟出一个“你”字
马谡的话还在继续,“师傅不总是夸耀那关家逆子关云旗嘛,可在弟子看来,他就是个逆子一个不学无术之子,一个叛逆之子,可偏偏老天不长眼,屡屡让他化险为夷,偏偏他还有一个身份显赫的父亲,助他一步步名声震慑天下弟子自问,无论是家世,还是才学,弟子没有一点比不上他的他都能定了江东,弟子也能定了汉中,弟子决议这一次,面前的就是刀山火海,弟子也势必要扶刘封为世子,立下这从龙之功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
那一夜,在马谡的这一番话下,诸葛亮无奈的闭上双眼,他仿佛已经预判到了,如今的马谡,绝不是他可以劝阻,就是十匹马也拉不回。
但这样走下去,最终的结局
在诸葛亮痛苦、虚弱、惋惜的目光下,马谡恭敬的朝他再三拱手,最后马谡毅然决然的转身,踏步离去
唯独留下诸葛亮,他苦苦的凝视着眼前弟子的背影。
他心头由衷的喃喃
幼常啊幼常,究竟是什么迷了你的心智
幼常啊幼常,你为何如此这般的一意孤行
呼
在一阵幽幽的呼气声中,马谡的思绪从九霄云外拉回,他的眼眸从那几许闪烁、闪躲又一次变得坚定。
他的目光如刀、如剑的凝于那窗外的阳平关凝于那高耸入云的定军山。
“诸葛师傅你是因为刘皇叔三顾茅庐,故而如雨得水,鱼跃龙门弟子就是要向你证明,你走过的路,弟子一样能走的通”
听着蜀军呐喊着变幻阵型,演练攻城器械的配合,风云雷动。
无疑,这给阳平关上的魏守军极大的心理压力。那一架架巨大的攻城器械横于阳平关前,在守将看来,格外高大且恐怖
有探子飞奔上城“报上将军敌军在对岸只是演练军械,并非真正的攻城”
这话的脱口,几个魏兵一口气松下来,手中的兵器“当啷”落地。
至于这探子禀报给的上将军是夏侯渊,作为总督西线战场的总指挥,他在这里有着最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