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政策让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都在朝着洛阳靠拢。
但后起之秀和前辈之间的争锋却愈演愈烈,举办武道大会实际上也是一种宣泄途径。
让拔尖的后起之秀有用上升通道,以此来维持社会稳定。
但这种方式终究治标不治本。
尤其是清廷收服战争那边,姜维等人已经开始收尾,也即将返回洛阳,到时候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
元老派、姜维等后起派、以及从世界各地聚集而来的新人。
三方汇聚在一起,注定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到时候随便一点火星,都有可能直接点燃。
良性的竞争,要是变成了恶性竞争,那可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所以贾诩的意思自然是继续发动战争,用战争开放晋升途径,以此来让社会更加稳定。
至少从五湖四海聚拢过来的这些新的天才,会有一个巨大的上升空间。
不过贾诩也不是什么恶魔,自然不可能让战争的烈度失控,侦察情报和提前削弱都是必要的手段。
“已经投放了上万只侦察虫,着重集中于江南、边疆等地区。”
黄天姬投放侦察虫之后,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然后呈现给贾诩。
以此来进行特殊破坏,贾诩没有用虫子去制造天灾,这种方式早晚会翻车的。
一旦被自己人知道,对于贾诩来说也是不小的危险,这个年代可从来都不缺少舍生取义的人。
所以贾诩要用更精妙的方式进行破坏。
天灾远不如人祸,只有让内部混乱起来,星汉从外部才有可趁之机,同时降低进攻的难度。
另一边的诸葛亮受到情报之后,仔仔细细地研究了一边。
最后和贾诩得出同样的结论,星汉需要出兵,而且是迫切的需要。
星汉需要战争来转嫁国内的压力。
海纳百川,将天下英雄尽收入麾下确实是良策。
但英雄太多,就会带来一个问题,没办法让每一个人都拥有匹配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而且有些人空降在领导的位置上,也会引来
这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
战争自然是最好的宣泄手段。
“以司马懿为帅,蚕食整个晋朝疆域?”
诸葛亮揣摩着贾诩的心思,对方特地将司马懿召回来,不管是为了控制司马懿,也是为了扩大基本盘。
星汉目前有封王资格的就那么几个人,孙策是个好的选择,司马懿同样也是好的选择。
尤其是在面对晋朝的时候,司马懿有天然的强宣称,后面那些乱七八糟的子孙根本没办法面对司马懿。
不过等后续情报传过来的时候,诸葛亮也有点迟疑。
因为这个晋是刚刚完成大一统的晋朝。
晋武帝司马炎此刻声望如日中天,而且因为帝国意志的缘故,晋朝完全处于一个走上坡路的过程之中。
这个时期的晋朝非但不弱,还有点强盛。
在诸葛亮的判断之中,这个世界的晋朝至少拥有鼎盛帕提亚的战斗力。
至少从探查到的情报来看,军魂三天赋的数量不少。